王阿姨,70岁,患有心脑血管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病,近期出现头晕、胸闷症状。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不能放松。给王阿姨做了相关检查,除了血压偏高,其他情况相对稳定,检査指标与她目前的不适症状不相符,那么这种情况就要考虑有没有情绪因素了,也就是“心因性疾病”。经过医生的详细询问,原来,最近王阿姨跟媳妇吵架了,又生气又焦虑,还影响了睡眠。
针对王阿姨三高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我院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口服汤药,镇静安神、抗焦虑治疗,王阿姨的睡眠明显改善,头晕、胸闷的症状基本消失,血压逐渐平稳,降压药也减少了。各项指标都控制良好。
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有哪些?
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时;
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有:心悸、气短、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骨后的压迫性或紧缩性疼痛、胸闷不适、水肿、发绀、晕厥、上腹痛、左后背痛、左手臂痛等。
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可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吞咽困难、眩晕等;或肢体无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觉障碍;单侧肢体运动不灵活;语言障碍,说话不利索;小便失禁;平衡能力失调,站立不稳;意识障碍;头痛或者恶心呕吐、耳鸣等。
那么在春夏交替的季节,我们该怎么去预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注意情绪
天一热,人就容易显得烦躁,要防止“情绪中暑”,就要特别注意“静心”养生。应该让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精神愉悦,对生活充满信心,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切不可“以热为热”,导致心火内生,情绪失控,过度愤怒或紧张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还应尽量少讲话,不做紧张的脑力思考,以免劳神伤气。
起居有节
很多老年人由于春夏之际天亮得早,都愿意早起晨练,但据调查,70%-80%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都是在早晨6-l0时,这段时间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病的好发时间,因此锻炼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近年来,使用空调的家庭愈来愈多,居室内外就形成了温差,如果正午走出户外,温差会更大。心脑血管病人对于这种变化很难适应,因为温差的急剧变化会引起人体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直接导致血压变化,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卒中。
保冷热平衡
冷热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心血管的舒缩功能。针对春夏季忽冷忽热之特点,一定要坚持“春捂”,防寒保暖。平时就有心脑血管病的病人要根据天气预报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