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际,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文章来源:心脑血管_心脑血管自查网站   发布时间:2021-3-15 0:34:05   点击数:
  白癜风专家刘云涛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387123.html
春夏之际老年人易患的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尤其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健康,而且在我国心脑血管的发病率非常高,占据很庞大的人群。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超过2.7亿人,每年新发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患者万和50万,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个患心血管病。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近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也就是每10.5秒就有1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春夏之际随着气候的转暖,人们的户外活动增多,心肌耗氧量也随之增加。中年人由于肥胖、熬夜、吸烟、压力大、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老年人因自身免疫功能较弱,随着户外活动的增多,遭受风寒侵袭和细菌感染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容易发生感冒、发烧、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的疾病,而这些病都有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之所以在春夏交际会增多,主要是因为春夏交际气候多变,温度骤变对血管收缩、舒张的调节要求较高,因此,心脑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中风等在春夏交际季更容易发作。此外心脑血管疾病常常也会因劳累、情绪激动、寒冷刺激、暴饮暴食等因素诱发。活动量减少者、吸烟者、肥胖者,均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医院内科医生提醒您一定要引起重视,做好保暖措施,注意情绪,预防疾病的发生。

王阿姨,70岁,患有心脑血管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病,近期出现头晕、胸闷症状。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不能放松。给王阿姨做了相关检查,除了血压偏高,其他情况相对稳定,检査指标与她目前的不适症状不相符,那么这种情况就要考虑有没有情绪因素了,也就是“心因性疾病”。经过医生的详细询问,原来,最近王阿姨跟媳妇吵架了,又生气又焦虑,还影响了睡眠。

针对王阿姨三高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我院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口服汤药,镇静安神、抗焦虑治疗,王阿姨的睡眠明显改善,头晕、胸闷的症状基本消失,血压逐渐平稳,降压药也减少了。各项指标都控制良好。

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有哪些?

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时;

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有:心悸、气短、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骨后的压迫性或紧缩性疼痛、胸闷不适、水肿、发绀、晕厥、上腹痛、左后背痛、左手臂痛等。

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可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吞咽困难、眩晕等;或肢体无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觉障碍;单侧肢体运动不灵活;语言障碍,说话不利索;小便失禁;平衡能力失调,站立不稳;意识障碍;头痛或者恶心呕吐、耳鸣等。

那么在春夏交替的季节,我们该怎么去预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注意情绪

天一热,人就容易显得烦躁,要防止“情绪中暑”,就要特别注意“静心”养生。应该让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精神愉悦,对生活充满信心,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切不可“以热为热”,导致心火内生,情绪失控,过度愤怒或紧张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还应尽量少讲话,不做紧张的脑力思考,以免劳神伤气。

起居有节

很多老年人由于春夏之际天亮得早,都愿意早起晨练,但据调查,70%-80%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都是在早晨6-l0时,这段时间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病的好发时间,因此锻炼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近年来,使用空调的家庭愈来愈多,居室内外就形成了温差,如果正午走出户外,温差会更大。心脑血管病人对于这种变化很难适应,因为温差的急剧变化会引起人体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直接导致血压变化,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卒中。

保冷热平衡

冷热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心血管的舒缩功能。针对春夏季忽冷忽热之特点,一定要坚持“春捂”,防寒保暖。平时就有心脑血管病的病人要根据天气预报随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lxsj.net/xkgs/110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