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医科普气温骤降,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文章来源:心脑血管_心脑血管自查网站   发布时间:2021-3-21 19:34:20   点击数:
  张大爷是小区的锻炼达人,每天早上他都要去公园练上一会儿。尽管这两天温度骤降,但依然挡不住张大爷的热情,和往常一样,这天一大早他就起身外出了。没练一会儿,张大爷就觉得不对劲儿了:头晕目眩,走路都保持不了平衡。身边儿的伙医院。经检查,张大爷得了急性脑梗,医院,化险为夷。秋季和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有疾病史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更要注意。秋季寒暖渐变,血管收缩变细,容易引起心脑供血不足;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导致血液粘稠度变高,进而使血液流通不畅,可能导致血管堵塞。冬季室内外温差大,易引起血管剧烈收缩,使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脱落,斑块随血液流到狭窄地方就易形成血栓。尤其今天北京气温骤降,最低气温创今冬新低,老年人一定要谨防心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了解一些发病前的症状,可以帮助患者提前防范。患有脑血管疾病,出现剧烈疼痛;突然面瘫、上下肢无力,尤其是一侧时;突然言语、意识或理解力障碍;突然头晕平衡障碍、行走困难;突然单侧或双侧失明。患有心血管疾病,心悸、气短、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骨后的压迫性或紧缩性疼痛;后背痛等。医院心内科医护人员提醒患者,出现发病前兆时一定要尽早就医、及时治疗,预后才会更好。那么,心脑血管疾病该如何预防呢,如何避免张大爷这样的危险情况出现?“控制血压,合理饮食,严防感冒,携带药物”这十六字口诀送给您

控制血压。因室内外气温变化大,时冷时暖,易引起血压升高,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保持情绪平稳,防止情绪激动、过度兴奋。有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血压。

合理饮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秋冬就不要跟风贴秋膘,不要听信什么“吃肉能抗冻”,饮食还应以清淡为主,严格控制食盐摄入。一般轻度患者每日盐量限制在5克左右即可,中重度患者还应适度减少。增加膳食纤维、鱼、鱼油和豆制品的摄入,可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同时避免饮食过饱,及时补充水分(除外心衰患者)。糖尿病患者严格遵守糖尿病饮食,按时服药和注射胰岛素,定时检测血糖。同时戒烟、避免酗酒。

严防感冒。冬季室内外温差大,人力抵抗力下降,尤其下雪后,气温骤降,人们极易伤风感冒,应及时增减衣服,并适当户外活动,等到太阳升起时在运动,避免机体收到剧烈刺激而发病。因感染是诱发心衰的首要原因,因此心衰患者要格外注意。

携带药物。心脏病患者外出时一定要携带常用药及急救药,按时规律服药,出现心慌、胸闷、憋气等症状时及早用药并立即就医。

另外,定期进行体检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手段。体检中可以发现血压、血脂等指标是否正常,如果出现问题,医生可以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突发状况的发生。

还有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诱发因素也不能忽视。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影响心脏和脑部供血。血液粘稠,由于过量饮酒、食入太多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减慢、血粘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引起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

吸烟。吸烟患者的烟碱可以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粘滞。

酗酒。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每天酒精摄入大于50克者,发生心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进而导致血流调节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使心脑血管病更容易发生。小量饮酒有益,大量饮酒有害。

糖尿病。糖尿病是心脏病或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糖尿病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各类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等。

其它。如肥胖、胰岛素抵抗、年龄增长、性别(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种族、遗传等都是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对人体的危害不言而喻,希望大家保持好心情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平安过冬。一旦出现危险前兆,一定要及时就医,为患者争取救治的黄金时间。

文/心内科韦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lxsj.net/gxy/110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