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絮语
这些天的天气如同过山车,忽冷忽热。自小寒这个节气之后,开启冷冻模式,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那么,小寒节气当如何养生呢?医院熊霸主任为我们讲授小寒养生要诀。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以及丑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
-小寒节气各地习俗-
北京:腊八粥,延年又益寿
《燕京岁时记》有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腊八粥的食材均为甘温之品,有调养脾胃、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旧时也有“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的说法。
南京:吃菜饭踢毽子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吃菜饭。菜饭的主要成分为南京特产矮脚黄青菜、香肠片、板鸭丁、咸肉片、生姜粒和糯米。“南京菜饭”可与腊八粥相媲美。在小寒节气,南京人喜欢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体育锻炼方式,如果遇到下雪,南京人更是欢呼雀跃,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全身暖和,血脉通畅。
广东:吃糯米饭
在小寒节气,广州人早上吃糯米饭。糯米饭主要由60%糯米、40%香米,以及少许碎腊肉和腊肠、炒花生米、碎葱白蒸熟而成,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三尺。
面对小寒后如此极寒的天气,日常养生保健工作绝不容忽视。中医上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也就是说冬季时节养阴养肾、防寒平阳是关键。那么在小寒节气即将到来的时候,面对冬季的天寒地冻我们究竟该如何正确养生保健呢?小寒节气养生其实也是有一些原则是可以遵循的。
养生原则一:小寒养生要以养肾为先
中医上有一年四季中“春应肝、夏应心、长夏应脾、秋应肺、冬应肾”的原则,所以冬季特别是小寒时节最应该养肾,而且也是养肾的最好时机。那么,面对如此寒冷的天气,究竟如何养肾呢?
按摩养肾疗法
按摩疗法是冬季养肾一种很不错的有效方法。推荐两种按摩养肾的疗法:一是搓擦腰眼。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用力搓30次。所谓“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二是揉按丹田。两手搓热,在用部丹田按摩30-50次。常用这种方法,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强肾固本,延年益寿的作用。
起居养肾法
冬季养生养肾在起居上宜坚持早睡晚起.避寒保暖,空气新鲜。因为冬季昼短夜长,人们要尽量早睡早起,穿贴身柔和的衣物,多呼吸新鲜空气,多晒晒太阳,以保持人体的体温、体力及正气。
泡脚可补肾通经:冬季泡脚有助于驱寒保暖、祛病强身、补肾通经络。泡脚时间以30~45分钟为宜,每天或隔天泡1次即可。泡脚的水温一般以38℃~43℃为宜。足浴时水深通常要淹过踝部,且要时常搓动。古有脚是人体的第二个心脏之说,脚离心脏最远,但要承担整个身体的重量,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是养生的一个极好的法子。此外,泡脚会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区和经络,这样效果更佳。对治疗很多的疾病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体寒者,通过泡脚,可加速体内排寒。
药食同源补肾
传统中医认为,“药食同源”,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食物有很多实际上也是中药,比如:山药、枸杞、核桃、芝麻等,平时也可以多食一些炖羊肉、鸡汤、鸭肉等一类温肾补肾的食物。中医还认为五谷可以补肾,历代养生家一直提倡健康的饮食,需要以“五谷为充,五果为养”,也就是说人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主食和蔬菜水果。主食摄入不足,容易导致气血亏虚,肾气不足;五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因可生吃,可获得更多的营养成分,所以经常食用,可辅助五谷使人体获得更全面的营养。因此,平时适当摄入一些益肾、养血的食物,对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的人们是大有裨益的。
养生原则二:饮食保养,滋补防寒
冬季天气寒冷,此时也正是阴邪最盛的时候,也就是中医上所谓的阴邪。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当归等;食补要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羊肉、狗肉、猪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鲅鱼和海虾等,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当然对体质偏热、偏实、易上火者应注意缓补、少食为好。
胡桃仁饼
胡桃仁(或核桃仁)50克,面粉克,白糖少许,将胡桃仁打为碎末,与面粉混合在一起,加水适量,搅拌均匀,烙为薄饼食用。有补肾御寒、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肾虚腰痛腿软、畏寒怕冷、大便干结等肺肾两虚的人群。
山药羊肉汤
(有补脾益肾,温中暖下的功效)
材料:羊肉克,淮山50克,葱白30克,姜15克,胡椒粉6克,黄酒20克,精盐3克,味精适量。
做法:将羊肉去筋膜,洗净,略划几刀,再入沸水中焯去血水。将葱、姜洗净,葱切成段,姜拍破。淮山洗净,将羊肉、淮山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先用大火浇沸后,撇去浮沫,放入葱白、生姜、胡椒粉、黄酒,转用小火炖至羊肉酥烂,捞出羊肉晾凉。将羊肉切成片,装入碗内,再将原汤除去葱、姜,加精盐、味精,搅匀,连淮山一起放入羊肉碗内即成。
太子参炖鹌鹑
(有补五脏、益中气的功效)
材料:鹌鹑肉克、瘦猪肉克、党参15克,淮山30克,桂圆肉10克,枸杞子15克,芡实10克。
做法:将鹌鹑肉、瘦猪肉洗净,切块,党参、淮山、桂圆肉、枸杞子、芡实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炖煮1.5小时,调入精盐即成。
远志枣仁粥
(有补益肝肾,养血安神的功效)
材料:远志10克,酸枣仁10克,粳米50克。
做法:将远志、枣仁、粳米洗净。粳米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然后放入远志、枣仁,小火煮至米烂粥稠即成。
山药枸杞蒸鸡
(具有补脾益肾的功效)
材料:肉鸡1只(约0克),北芪15克,党参20克,山药40克,枸杞30克,水发香菇、笋片各25克,调料适量。
做法:将肉鸡宰杀,掏出内脏,洗净备用;将北芪、党参、山药、枸杞、香菇、笋片洗净,放入鸡内,将鸡的切口缝好,置干净的盘上,上蒸笼蒸大约1小时即成。
首乌煲鸡蛋
(有健脾益肾,益气养血的功效)
材料:鸡蛋2个,何首乌30克,山楂15克,陈皮6克,酱油、八角、精盐、白糖、山姜片各适量。
做法:将鸡蛋、酱油、精盐、八角、白糖、生姜片一并投入砂锅中,文火煮沸20分钟,取出鸡蛋,浸泡于冷水中,剥去蛋壳,再将去壳的鸡蛋放入砂锅中,煮沸约15分钟,除药渣即成。
进补不要盲目。虽然小寒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养生原则三:起居上要注意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之一,此时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天气寒冷,则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对于老人家,则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密切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注意三暖:暖头、暖足、暖背
暖头:“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但是在面对严寒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添加衣物,但忽视了头部的保暖。人的头部是平衡整个身体热量的最主要部位。小寒节气处于三九的前后,此时,身体处于适应寒冷天气阶段,若头部受寒,极易引起感冒。小编提醒:出行时,应戴一顶帽子,单薄的帽子也可。
暖足 :小寒节气注意脚部保暖。在一般情况下,冬季时,大多数人的脚部温度偏低。脚底有很多穴位,受凉后会引起人体上呼吸道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慢,抵抗力下降,极易诱发感冒、心脑血管病、气管炎等。
暖背 :背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背部保暖不当,风寒邪气极易入侵,耗损阳气而致病,或者旧病复发加重。对于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风湿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和患有心脑血管病及高血压的老人来说,更应重视背部的保暖。
养生原则四:适当做些阳光下的运动,强身健体防病
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在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太阳出来后的晨早的慢跑、跳绳、踢毽等。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图片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尊重知识尊重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如有转载,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您的鼓励,我们的动力。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哪里看的好白癜风饮食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