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脑病专家林日善主任中医师谈冬季如

文章来源:心脑血管_心脑血管自查网站   发布时间:2021-8-30 13:07:41   点击数:
  

  专家简介:林日善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中医系,主任中医师,医院中医门诊主任,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外导师,辽宁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林日善主任中医师,从医40余年,多次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全国高级中医班进修学习,勤奋钻研传统中医精华,经验丰富、医术精湛、情系患者,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疾病,心病脑病、胃肠病、疑难杂病等,深受患者和家属的好评,曾被评为省卫生系统“诚信服务”先进工作者、市卫生局“医德医风”先进个人。出色的业绩被载入《中国医学专家人才库》。

健康请问中医心脑血管病专家,冬季应该怎样预防心脑血管病呢?

专家解答:冬季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正确预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一.生活起居方面

1.起居调节。注意保温,避免受寒,衣着要暖和宽舒,早晨外出不要过早,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宜晨练,白天要多在户外晒太阳。

2.饮食调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戒烟禁酗酒,饮食清淡,不要过饱,晚餐宜少食,少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的食物,进补要适宜。

3.适当运动。可力所能及的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如慢跑、健身操、太极拳等运动。以自己不感到疲劳、适度为好。冬季应等到太阳升起来,天气暖和了再去锻炼。

4.保持心情舒畅。情绪激动易诱发心脑血管病,遇事要保持情绪稳定,心平气和,不能急躁。

5.及时检查,定时服药。患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要常测血压,定期做心电图检查,并遵照医嘱指导按时服药。如果发现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烦躁大汗和头晕、头疼、视物不清、语言不利、站立不稳等症状时,应考虑有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可能,医院就诊。

二.做“候鸟老人”去南方过冬要三思

所谓候鸟,指的是燕子冬天飞往南方,躲避寒冷,成为候鸟。北方有些老人也和燕子一样,冬天到南方如,到海南、三亚等地购房租房居住,天气暖和了,再回到北方,称为“候鸟老人”。据统计,全国各地每年大约有40多万“候鸟老人”,其中东北人约占80%。这种做法好不好呢?应因人而异。

北方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冬季去南方过冬,可以有效地避开北方寒冷的刺激,不失为预防心脑血管病发作的好方法。但是这种做法并不适合所有的老人。如有的老人身体状况本来挺差,经不起长途跋涉的折腾;有的老人从寒冷干燥的地域,突然转到高温潮湿的环境,经不起温差的突变;还有的老人对南方的水质、气候、空气、食物不适应,尤其是7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对这些情况大多不能耐受,于是造成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反倒增加了发病的机率。

特别提示,寒冷有很多益处。冷寒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增加,寒冷能杀死许多有害的细菌,寒冷的天气能提高血红蛋白的水平,也会使人体疲劳感和压力得到缓解。适当的锻炼,适应寒冷,会使人体各器官储备能力增加,有利于延年益寿。所以,长期居住在北方的老人已经适应了当地四季分明的气候,不一定非要到南方过冬。

三.冬季中药通脉温阳汤受好评。

中医心脑科精心研制的通脉温阳汤治疗冬季受寒阳虚的冠心病收效良好。此方温通心脉、活血通络,不仅能散寒止痛,还能软化血管、降低血脂,不失为心血管病人的良方深受好评。

中医心脑血管病专家特别提示:

俗话说,“冬季进补、春季打虎”。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可以给身体养精蓄锐。在此推荐一道著名的冬季进补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此方出自古代名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具有温中补虚驱寒止痛的功效,可以补养气血、散寒止痛。

材料:当归15克、生姜5克、羊肉克。

做法:将羊肉焯水备用,当归清水洗净,生姜切片。同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急火煮沸后,文火煲两小时左右,放盐调味即可食用。

适用人群:用于血虚体寒的人群,常表现为身疲乏力、头晕心慌、面色萎黄、微寒等。

需要注意:本方为温补之品,故有实热、阴虚内热或有严重皮肤病者忌用。

医院

医院

▍内容来源:宋晓瑾记者宋娜

▍图文编辑:刘小某 summer慧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lxsj.net/xs/127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