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警惕脑血管疾病

文章来源:心脑血管_心脑血管自查网站   发布时间:2021-2-19 9:14:51   点击数:
  

秋冬时节,由于早晚气温变化大,又常有冷空气侵袭,加上气候干燥,空气中缺乏水分,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这是因为秋冬时节气温偏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全身的毛细血管会收缩,使心、脑负荷加重,从而引起血压升高、脑部缺血缺氧及形成血栓。秋冬时节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大,造成体内缺水,缺水后,血液黏稠,血流减慢,会因血容量不足造成缺血性脑中风。

老年人在气候多变的秋冬季节一定要提高警惕。要注意自我保健,加强防范措施。神经内科专家提醒,很多老人都有起夜习惯,在此一定要注意,不要起床太猛,以防血压波动太大导致晕厥,或夜间视线模糊而摔倒。切记起床要缓慢,先开灯,坐上片刻再下地。还有,用力排便会增加腹部压力,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病发生,所以排便勿用劲,排不出来不要勉强,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通便药物。另外,老年人常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脂类、糖类代谢紊乱,血液黏滞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低等,易使血栓形成,故要定期复查监测血液指标,根据情况及时调整,预防疾病的发生。

没症状的血管病更可怕

通常我们认为,生病了肯定会通过各种症状表现出来。比如,感冒了会打喷嚏,肠胃炎会恶心呕吐,心绞痛会胸部疼痛……但有些疾病的表现很“沉默”,一旦爆发,就像喷涌而出的火山,比有症状的疾病后果更严重。因此,对这类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疾病要提高警惕,绝不能掉以轻心。

适应性高血压。正常情况下,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时会因脑血管痉挛,而出现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不适表现。但适应性高血压就像“温水煮青蛙”,血压升高速度缓慢,由轻度到中度再到重度,患者逐渐适应了这种升高,即使血压升到很高,也感觉不到疾病的存在。临床中,这类高血压占一半以上,且以青少年及老年人居多。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对付这个“静悄悄的杀手”,会出现严重后果,比如眼底出血、肾动脉硬化、脑血管破裂,最终引起高血压眼病、高血压肾病,以及脑卒中等并发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有以下几种情况的人日常需要监测血压:有高血压家族史、上了年纪、长期吸烟、饮酒、高盐高脂饮食、生活不规律者。如果已确诊为高血压患者,更要经常测量血压,以便及时发现血压波动。血压高不好,血压过低也不能忽视,都要及时进行调理。

无症状性房颤。房颤发病时心房会不规则乱跳、全身供血不足,大多数人反应较明显,会出现心慌、胸闷、乏力、晕厥和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有些人表现出是这次发作有症状,下次又似乎不明显,甚至有人完全没有症状的情况,极易被忽视,进而引起心衰,表现为喘不上气、躺不平、脚肿等,严重者可能造成致死致残性的脑梗。

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房颤被称作无症状性房颤,它比有症状的房颤更危险,因为无症状就不会及时治疗,所以发生中风或心衰的可能性更大。不少患者是发生脑梗后才发现有房颤,但严重后果已经造成,一些患者甚至可能因此死亡。

心电图和心脏彩超作为经济又高效的临床诊疗检查手段,是确诊房颤的重要检查项目。已确诊为房颤的患者,需要接受专业的医学诊治;阵发性房颤患者,可考虑药物或非药物复律治疗;持续性房颤患者,需要进行抗凝抗栓治疗,约80%的房颤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对已有心血管疾病的良好控制,也可以预防相当一部分的房颤发作。

供稿

全科

编辑

Rit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lxsj.net/xs/107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