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响应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让当地群众看上病、好看病、看好病是医护人员一直需要坚持的初心,而竭尽所能不断汲取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是践行“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永不懈怠地向前奋斗”的实际行动。在这条奋斗之路上,我们必将心怀感恩、责无旁贷、勇往直前。
去年11月,在省、州卫计主管部门的关心和安排下,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内科陈映主任,作为黔医人才计划从贵州41医院遴选的首批70名学员之一,正式前往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为期一年的进修学习。
医院创建于年,医院以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为重点,以治疗心脑血管疾患为主要特色,是中国神经科学的初创基地和培育神经科学人才的摇篮之一。医院神经内科在年以总分第一名成绩获得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日均门诊量超过两千人,年门急诊量达到的67.9万人次,疑难病比例达到70.8%。
能到全国顶级的神经殿堂去深造学习,陈映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为了提高科室整体疑难病诊治水平,她在医院神经内科15个亚专业组中选择了脑血管病组和疑难病组进行集中学习,由该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马欣博士和北京神经内科会诊中心副主任王向波亲自带教,学习急性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流程的管理,学习疑难病诊治思维。
一年的学习,已经做了八年科主任的陈映在医院神经内科从住院医师做起,不放过每一个接触疑难病例的机会,不错过每一场可以开拓诊治思维的学术讲座,在有着大量国内外疑难病例数据库的医院钻研苦读。她的踏实与勤奋,得到了老师的好评及患者的信任,不仅在黔医人才计划培养结业考核中取得“优秀”的成绩,进修期间结合自己的病患撰写的两篇文章,其中一例在中华医学会第20次全国神经病学术会议上作为论文发言。还通过导师推荐,成为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心脑血管共防共治专家委员会委员。
陈映这样描述她的学习经历,进入医院后,主管科教工作的贾建国副院长亲自对我们的学习计划给予指导,医院信息化建设进行短期的培训后,我们就开始进入临床。临床的工作是忙碌又充实的,每天早上7:20到病房,开始查看患者,书写病程记录和整理病历。遇到问题,通过询问老师和大量查阅文献去解决。宣武的老师对每个病人都很仔细认真,他们对国内外学科动态掌握得非常及时。
另外,陈映也参加了北京市神经内科会诊中心的学习,这个会诊汇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和医院医院神经内科的著名教授。中心一周有三个半天的疑难病会诊,一个半天会诊5-6个病人,有时候下午半天就有10-11个病人。专家团队中年医院90岁的郭玉璞教授,还有医院蒋景文教授已经85岁高龄。这些专家们对每一个病人都绝不轻言放弃,尤其是在询问病史和的体格检查方面,有些体征他们会去反复验证,最后进行分析总结,专家们思维非常敏捷,分析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在神经疑难病的诊治方面有很高造诣。专家们的这种精神,让我深感要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求,也体会到了医学的乐趣和肩负的责任。
陈映说:“这段经历让我收获很多,首先在专业知识方面,可以实时追踪脑血管病发展动态,对脑血管病患者制定精确化的个体诊疗和预防方案,巩固了以往所学的专业知识。对于疑难病来说,以前没听过,没见过的病,不会想到这样的诊断。在宣武大量接触疑难病例,和老师不断请教以及大量查阅文献和书籍,使我的疑难病思维诊断思维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查阅外文文献的能力和外语水平也随之提高。”
“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医院在促进科研和教学方面的做法也很有参考性,神经内科的学习氛围非常强,他们保持着每周每个专业组拿出一个疑难病例进行讨论的习惯。为了提高进修生专业水平,科教处为研究生和住院医师安排了很多内容丰富的讲座,每年11-12月的周一至周五,每天17:30-19:30都有专业业务讲座,每场都座无虚席,很多医务人员都是站着听完全程,通过这样的形式提高临床科研和教学水平。对住院医师的培养,他们会定期开展病例点评,积极让他们参与神经内科中心疑难病的讨论,提高住院医生的临床能力”。陈映跟大家介绍到。
最后,陈映说:“我唯有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学习,医院业务的开展中,更好地维护人民健康,才不会辜负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文/朱瑶 图片由陈映提供)
来源:贵州省医院
责任编辑:夏夏胜胜彤彤
本期审稿:然然
值班总编:许新晓
黔西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微博:
中国黔西南凡“中国黔西南中科公益抗白白癜风的有效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