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极大地变化,冠心病、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也接踵而来。对于三高人群而言,他们是谈“脂”色变,对于含高胆固醇的食物是拒之千里外,其实胆固醇并非如此可恶。
一、胆固醇也有好坏之分你也许不相信,有万恶之源的胆固醇居然还有好坏之分?是的,它的确有好坏之分。
我们通常说的“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LDL)就像魔鬼一样将大量的垃圾(脂蛋白胆固醇颗粒)倾倒在我们的血管壁上,在血管壁上形成脂质斑块(即动脉粥样硬化),其逐渐增大,将导致血管狭窄,从而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我们常说的“好胆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HDL)如我们辛勤的劳动者,不辞辛苦的将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运回肝脏,再转化为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从肠道排出,所以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俗称“血管清道夫”。
二、膳食中胆固醇并非是血液中胆固醇的唯一来源血液中胆固醇来自两条途径,即外源性食物中胆固醇吸收(约占总胆固醇的1/4)和体内胆固醇合成(约占总胆固醇的3/4)。
对大多数健康人而言,可以通过自身补偿机制维持血胆固醇稳定。虽然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对人体血液中总胆固醇影响相对较小,但个体对胆固醇稳态调节能力差异很大,对膳食胆固醇敏感的人群占15%~25%。
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受膳食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脂肪、胆固醇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可以提高血液胆固醇的水平;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膳食纤维、植物固醇等可以影响胆固醇的吸收或降低血液胆固醇的水平。
膳食胆固醇主要来源于肥肉、鸡蛋、内脏等动物性食物,通常胆固醇高的食物也会富含饱和脂肪酸,即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食物同源。适量摄入动物性食品,对补充身体必要的营养成分是有益的;但如大量无节制摄入,也将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风险。
针对已经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人群,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必须强调严格控制膳食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三、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与早治疗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关键食物多样,膳食平衡,保持营养均衡;不吸烟,不酗酒,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科学运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都是有效预防心肌梗死和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方法。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其高胆固醇血症往往是内源性生成的胆固醇增多,再加上清除障碍所致。因此,必须在膳食控制的基础上,使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药物。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坚持药物治疗并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长期控制在理想水平,才能带来心脑血管健康长期获益,最大程度地减少其对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
哪里治疗白癜风权威白癜风多久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