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最为常见的颅内血管畸形性病变,约占颅内血管畸形病变的50%-80%,好发于16岁-35岁之间,男性略多于女性。AVM是一团动脉、静脉及动脉化的静脉样血管组成,动静脉直接交通,呈互相缠绕的蚯蚓状血管团。临床上常表现为反复的颅内出血、部分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等。
显微神经外科切除治疗、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是目前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主要方法。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畸形血管团的切除率较高。但对于分级较高、尤其位于大脑功能区及深部脑组织的血管团,手术风险较大。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创伤小、对供血动脉少,管径粗的畸形血管团才易于被完全栓塞闭合。即时病变完全闭塞,仍有形成侧支循环和再通的可能性,且大部分患者及部分分级较高患者无法一次性完全闭塞,需要多次栓塞,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
病例:徐某,男,41岁,.6突发意识丧失,查头颅及MRA示异常占位,考虑动静脉畸形。先后于.6、.1、.6三次行介入栓塞术。术后出现多次发作性肢体抽搐,伴意识丧失。.3因癫痫发作次数增加入我院。
因动静脉畸形体积较大,经多学科会诊,行伽玛刀体积分割治疗。.3行第一次伽玛刀,间隔5个月,.8行第二次伽玛刀治疗。
.6栓塞术前:见图一、图二
图一
图二
.7栓塞术后:见图三
图三
.3行第一次伽玛刀:见图四
图四
.8行第二次伽玛刀:见图五
图五
.4伽玛刀治疗后两年复查:动静脉畸形血管巢明显缩小。见图六。
图六
目前患者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病情稳定,继续随访中。
脑血管畸形是最早开展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适应症之一,依靠影像定位方法实施精确的放射治疗。尤其适合治疗脑深部、中线及重要功能区的脑动静脉畸形。伽玛刀对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机制,是通过放射线的照射而导致畸形血管壁的内皮增生、管壁变厚、逐渐管壁狭窄、闭塞。术后血管闭合率高,并发症少,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文献报道,患者应用伽玛刀治疗后,血管畸形的完全闭合率第一年为30%-50%,第二年为70%-85%,第三年达90%。术后血管闭合率与脑血管畸形团的体积和照射剂量密切相关。一般认为畸形血管团直径在2cm以内,血管闭合率明显提高。位于功能区较大容积的脑动静脉畸形,伽玛刀可行分次治疗。
对术后残留、未完全栓塞的动静脉畸形,可联合伽玛刀治疗。即提高动静脉畸形的栓塞率、减少并发症,又可避免多次开颅手术。
治疗咨询
最新质子治疗动态信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