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及时预防很重要

文章来源:心脑血管_心脑血管自查网站   发布时间:2021-4-6 18:26:15   点击数:
  

冬季,随着气温持续走低,很多疾病渐进高发季节,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那么,在冬季,心脑血管疾病为什么会高发,又该如何预防,又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下面科普君来告诉您。

为何心脑血管疾病在冬季较为高发?

冬季心脑血管病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季节,并且每年的11月份到来年的3月份,又是一年中心脑血管病易出现猝死高峰的月份。尽管诱发心脑血管病的原因很多,但寒冷是其中一个相对重要的因素。由于气温骤降至0℃以下,血压会突然升高,使原来硬化脆弱的小动脉因承受不了强大的内压而被“引爆”,进而引发脑出血;或者因为天气骤冷,使血液粘稠还来不及自我调节,血液便在粗糙、细小的动脉内流速减缓,容易形成小的血栓,造成脑血管堵塞或心肌梗塞。

看到这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吧,原来气温降至0℃以下时会有这么大影响呀,那么,当气温降至0℃以下时会传递给我们哪些信息呢?我们又该如何去调节自身身体状况呢?接下来,小伙伴们跟着科普君继续来探讨关于0℃的那些事儿吧。0°C:传递体温调适的信息

0°C传递给大家的是一个体温调适的信息。0°C伊始,天气乍冷,人类作为恒温动物都有相应的调温反应,只是每个人的敏感程度不同而已。要是能抓住0°C这个信息,及早添衣保暖,创造一个微小的“衣服气候”,从而大家不会因体温中枢调节不到“位”,而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前面为大家介绍了气温降至0℃以下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以及气温降至0℃时给我们传递了哪些信号。我们知道心脑血管病在冬季多发,发病诱因是寒冷。那么,在天气渐冷之际,科普君建议大家做到以下五点:温馨提示生活规律,适量运动1

早晨气温低,不适宜晨练。中老年人最好在早饭后9-10点再锻炼,多晒太阳可促进钙质合成和吸收。要根据身心情况锻炼身体,每天有氧运动不少于30分钟,不要选择爬山、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项目,可以选择太极拳、游泳、走步至步等,以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

合理膳食2

建议心脑血管病人养成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习惯。增加纤维膳食,多吃玉米、麦麸、豆类、海带、蔬菜、水果、洋葱、大蒜等食物。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多吃豆制品,大豆里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定期体检,科学用药3

老年人应每年做体检一次,并要对血压、血脂、血糖进行监测。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中西药。

保证充足的睡眠4.

对于心血管病人来说,失眠可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加重病情。长期夜间失眠,血压升高,会损伤心脏和大脑,加重左心室负担,导致心肌肥厚,甚至出现心脏扩大、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心功能不全症状。因此,心血管病患者要重视睡眠质量,秋冬季出现失眠情况要及时控制。

日常多做几个“小动作”5

张闭嘴:闲暇之时,经常做“张闭嘴”运动,最大限度地将嘴巴张开,同时伴着深吸一口气,闭口时将气呼出,如此连续做30次。张大嘴巴与闭合嘴巴,通过面部的神经反射刺激大脑,可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增强脑血管弹性,有利于预防中风及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勤动脚:脚踝分布着淋巴管、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既是脚部血液流动的重要关口,又是联系人体足部和身体的交通枢纽。柔软而有弹性的脚踝有助于静脉血液回心,相反,如果脚踝老化僵硬,容易导致血液回流不畅,从而加重心脏负担。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lxsj.net/xs/11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