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持续的血压升高会造成心、脑、肾、全身血管损害,严重时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危及生命的临床并发症。因此,高血压一旦发生,就需要终身管理。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对于二级以上高血压,诊断后就应该启动药物治疗。对于轻度高血压,在通过非药物治疗干预3个月后,血压仍不达标,也要启动药物降压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的就是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避免造成心脑血管的损害出现上面所说的并发症。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还比较低。据统计,年我国有高血压患者2.66亿,但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低于40%和10%。现在,有些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降压药的认识存在误区。
降压药有副作用吗?
目前市场上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种类繁多,每一种降压药是很先进的,每一种药物虽然都有它的副作用,但是主要是取决它的治疗作用。而且药物的副作用相比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来说要小的多,说明书上的副作用大部分是不会发生或极少发生的。
说明书上列出的不良反应,是在药物的安全性试验中,还有临床上长期观察发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的总结,不是说一个人身上会出现所有的不良反应,也不是吃了这个药肯定出现上面说的不良反应。
有些写了「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实只在1%~10%的人中会出现。
任何一种药物,在应用到病人身上之前,都是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检验的,如果这个药用了反而对身体有害,根本不可能通过审批,也不可能在市场上出现。
服用降压药这些行为是错误的1、用药一段时间后,血压降下来了就停药由于原发性高血压属于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血压降下来正是应用药物的结果。一旦停药,血压就会反弹。2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不愿长期服药
不良反应是药物所固有的属性。但合理应用降压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如果平时注意监测,一旦发生,可通过停用换药来继续降压治疗。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多数是可逆的,意思是停药之后,这些不良反应可逐渐消失。比如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ACEI类药物,可能会引起干咳,这种不良反应在换用缬沙坦、替米沙坦等ARB类药物后,一般就逐渐好了。有些降压药的不良反应还可以通过联合用药来抵消,在合理用药的情况下,降压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绝大多数都是很轻微的,且发生率也很低,只要血压控制良好,长期应用降压药一般也安全。高血压患者用药注意事项不宜单一用药大多数患者应采用联合复方用药,且剂量和组合都应个体化。其优点是可产生协同作用,减少每种药物的用药剂量,抵消副作用。
降压不宜过快有些人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希望立刻就把血压降下来,甚至随意加大用药剂量,这样极容易发生意外。尤其是血压水平较高的中老年重度高血压患者,极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严重病变。睡觉前不宜用药人在入睡之后,血液循环减慢,新陈代谢降低,血压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如果睡前服药,两小时后是药效高峰期,此时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升高,极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引发中风或心肌梗死。用药不可时用时停不能血压高就吃几片,血压降,就停药。血压时高时低,就像气候时冷时热,对健康更为有害,而且还易引发意外。
相比于高血压不控制所带来的危害,规范用药的益处非常明显,希望大家能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对于有些患者来说,在医生的建议下是可以停药的。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