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生活,预防心脑血管病

文章来源:心脑血管_心脑血管自查网站   发布时间:2021-11-3 15:49:32   点击数:
  伍德灯检查准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76641.html

我们的身体状况有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也有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和遗传,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改变的因素是那些不健康生活习惯。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不合理膳食和不健康心理,它们可导致的生物学指标的异常,如: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脂紊乱、体重增加、还可能导致的一些器质性病变,如:冠心病、脑卒中、肿瘤、慢阻肺和周围血管病等。因此要远离三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体育运动。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活动时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每周坚持活动不少于5天,要持之以恒.

2、要戒除烟酒。

3、保持良好心态应对压力。

4、合理膳食。

5、食疗不奏效药物来帮忙

如果单纯依靠食疗和运动还不能摆脱三高症的纠缠,就要转往药物治疗。界定自己是否可以不接受药物治疗,有一个观察期限:3个月。

虽然说“是药三分毒”,但药物一般是在肝脏代谢,肾脏排泄,服药后肝功能和肾功能没有减退,也就不会有什么不良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年轻人治疗三高症和老年人治疗三高症有所不同。

一般来讲,年轻人代谢机能和运动能力比老年人强,年轻人的日常饮食达到正常标准后不再摄入过多的能量,体重便能保持正常,而老年人稍微不注意饮食,便容易发胖,所以老年人的饮食应该更清淡。

而药物治疗方面,因为受肝肾脏机能的影响,年轻人的药物服用量可以适当多一些,老年人服药量则少一点。患有“三高”病的年轻人是完全可以摆脱困扰的。

根据我的临床经验三高人群最大的问题就是吃药就降,停药就升,为何这样呢?气血阴阳失调造成的。

我们认为心脑血管病有气病,血病,络病,脉病这样由轻到重,由浅入深之分,气血为病之初,脉络为病之后,气血为标,脉络为本,同时中医认为气行脉外,血行脉中,所以脉络为气血之府,气血借脉络发挥其作用,它们又是密不可分。当然,在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也有“正传”“、逆传”之分,有的病人一发病就突然起病,逆传脉络,造成脉络瘀阻,危急生命。

气病就是在疾病的初期,可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倦怠乏力、自汗;胸胁疼痛,其胁痛为胸胁胀痛不舒,喜出长气,闷闷不乐,但是各项化验检查都正常,西医认为它是神经功能症,没病,是功能性改变的初期阶段,或者是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如果不治,日后就会发展为冠心病,所以我们中医强调早期治疗,从源头上控制疾病。

血病为气病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气病日久,形成血病,表现为各种化验结果出现异常,心电图也出现轻度异常,这个时候病人常出现胸部刺痛或闷痛,有时牵引肩背,口唇青紫,舌质紫黯。

络病为血病的进一步深化,为络脉也就是微小血管的痉挛或者是瘀阻不通,这个时候可以出现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冠脉造影可能没事或者达不到标准,但是病人胸闷胸痛突然发作,像针刺样的疼痛,部位常固定不移,白天轻,晚上重。

脉病也就是络病的进一步发展,络是小血管、脉是大血管,这个时候心脏的大血管就赌了,各项化验检查包括心电图都出现问题,冠脉造影也可能出现了堵塞,病人常表现为剧烈的胸闷胸痛,如刀割一样,甚至疼痛放射至肩背和左臂,大汗,全身没劲,不能站立。

我在诊治时常常按气血脉络分层治疗,但把握两点最为关键,即一曰调气血,二曰通脉络,孰轻孰重,相得益彰方为上策。

另外,心脑血管病病人的个人保健也很重要:

心理平衡;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当锻炼;对心血管病人我特别加一句劳逸结合。养生先养心,因为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中医认为是阳中之太阳。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悉去。

心脏上有三个大血管,就像三个水管,大血管下面还有上亿条微小血管,一旦有板块(像水垢)堵了,或血管痉挛,血液流不过去,这就是冠心病,中医叫心脑血管病。

因此我们说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饮食、粗细搭配、戒烟酒、适当运动、劳逸适度,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避免患上三高症。

(内容来自网络,谨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lxsj.net/dmyh/13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