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7日是第40个世界高血压日(WHD)。
国家心血管病调查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达到23%,差不多5个人就有1个高血压。但遗憾的是,只有14.5%的人控制良好。
也就是说,有接近九成的高血压患者,还不知道自己处于危险之中。
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它的初期症状不易发现,可以不知不觉中破坏人体的动脉、心脏、大脑、肾脏、眼睛等重要器官和结构。若长期任其发展,一旦引发非常明显的症状,往往是心梗、中风等危及生命的急症。简单来说,降压不是为了血压本身,而是要避免更严重的问题。
所以控制血压真的很重要!!
国内外经验表明,高血压是可防可控的疾病,关键在于有没有及时监测和控制。科学进行血压管理,不仅需要日常监测,还需要科学治疗与合理用药。
几个疗程能治好高血压?
高血压很难被治愈,但可以控制好。
高血压最重要的病理变化,发生在遍布全身的小动脉。
简单说,就是小动脉们因为各种原因普遍挛缩、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失去弹性、阻力变大,正常的压力不能让血液正常通过,必须加大压力,血压就高起来了。
关键是,这些变化是质变,是不可逆的!
怎么控制高血压?
除了老生常谈的少吃盐、减肥、戒烟戒酒、合理膳食、多运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合理用药。
当代几乎所有针对高血压的正规治疗都基于药物,都是瞄准「控制」而去,而非「根治」。
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运动、减肥、戒烟、低盐低脂饮食……这些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改善高血压和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于是又出现了一种的观点,认为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高血压患者就可以避免吃药了。
这种说法过于乐观。
实际上,这些生活方式的效果远没有厉害到「治疗」高血压的程度。对于这些措施,都有很多的研究。我们把效果汇集成表格来看:
注意,表格中的降压效果,是不可以叠加的!
也就是说,假使你做好了全部以上的项目,完全绿色健康地生活,也只可能让早期、轻度的高血压回归正常。
换句话说,我们建议胖的病人减肥,建议不要吃咸,建议每个人都多运动锻炼,这对病情肯定是有好处的,但对于很多高血压患者来说,这仍然不够!
而且,假如不吃药,带着很高的血压去运动锻炼,也容易出现心脑血管急症。生活方式需要与药物治疗相互配合。
要一辈子吃药吗?
基于最可靠的证据,(原发性)高血压几乎都需要终身服药。
既然是控制,那就没有「疗程」之说,而是永远边治疗、边评估、再调整。
事实上,比起血压高,血压波动才是最有害的。
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擅自停药很容易会导致血压剧烈波动,发生脑出血/脑梗塞的危险高达血压控制良好者的6.2倍!
对于高血压病人所担心的药物副作用来说,其危害远小于高血压本身的危害,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完全没有问题。
对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终身服药都是难免的。
但千万别觉得灰心,长期规范的治疗下,高血压患者可以像普通人一样生活;而脱离了规范治疗的患者,才真是危机四伏。
最后一张图读懂高血压。
温医大附一院心血管内科简介
心血管内科现有医护和技术人员90余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7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5人,硕士生导师4名。拥有3个病区,共核定床位张,另设心血管病重症监护病房(CCU)核定床位19张。是国家临床药理学基地、卫生部心血管专科医生培训基地、卫生部冠心病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美国心脏协会(AHA)(中国)专业示范中心,硕士学位授予点。
近每年完成各类心脏介入手术超例,包括开通冠脉慢性闭塞性病变、冠脉旋磨等高难度冠脉介入治疗,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伞堵术,房颤、室上速、室性心动过速等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左心耳封堵及冷冻球囊消融技术,影响力辐射至浙东南闽东北地区,其中起搏器包括ICD/CRT/CRTD植入术及希氏束起搏技术,尤其希氏束起搏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吸引全国各地的患者前来求医。
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和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余篇,SCI50余篇,参加编写医学教材2部,获得省级、市级多项科研进步奖。成立温州市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希氏束起搏系列临床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心瓣膜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等方面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心血管内科丁香医生搜狐健康
编辑:叶张翔
审核:苏蓝薛晓方
温州医院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