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自己看
晓健康原创文章专题07
指标解读
(心脑血管下)
三、心电图心脏能够有规律地跳动,是因为有电信号阵阵传过,心脏的各个部位按照电信号的“指挥”,产生有规律的伸缩,就好像体育场里观众组成的人浪一样。侦听心脏的电信号,就可以了解心脏的主要情况。阅读心电图报告是心内科医生的必修课,深究起来需要造诣很深。对于体检而言,我们只需要知道:正常心电图波形和人生一样,充满波峰波谷,一旦风平浪静人就挂了。
正常心电图应该是三个波峰夹两个波谷,三个波峰的顺序是两个小山峰夹着一个大山峰,在大山峰两侧的山脚下,又有两个波谷。这个五个波峰波谷依次叫做PQRST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T波,也就是最后一个小山峰。
如果报告单中有“ST段改变”或“T波改变”的结论那么一定不要轻视,这是提示心肌缺血的重要信号,需要进一步侦查判明情况。
如果报告单提示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房早或室早)应该心内科门诊看一下,人一天有10万次左右的心跳,其中有多次跳的不在鼓点上,称为早搏。如果被检者在体检中发生早搏,应该怀疑这不是一个巧合,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
很多心电图报告会有窦性心律过缓或窦性心律不齐的提示这个一般不作为风险提示,实在不放心可以再找医生看看,不过多数情况下确实没有问题。
如果心电图报告单的其他提示,考虑到心脏的问题不可轻视,还是应该到心内科门诊去看一下。
心电图项目还有一些升级版
包括心电图运动试验(俗称平板),就是在一个跑步机上做心电图;
24小时动态心电图(俗称浩特,来自英文缩写“Holter”),就是带上一个便携心电图机24小时连续不断监测。
这些都是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延伸,可以帮助我们更广泛和深入地了解心脏的问题,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医生的建议定期检查。
四、颈动脉彩超颈动脉是进入大脑的血管,在颈总动脉处有一个分岔,特别容易发生血管堵塞(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斑块),当斑块被血液冲刷脱落的时候,就会被血流带到大脑深处的细小血管上面,然后堵住某个部位的血液供应,造成脑细胞坏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缺血性脑卒中(脑梗)。颈动脉彩超就是通过无创的超声波,探测颈总动脉分岔处的血管,在斑块脱落甚至形成之前就及早发现,采取措施。
这项检查一般只对高风险人群有意义,其他人一般不会发现异常,医院体检中心并不开展这个项目。对于脑血管高风险人群,推荐加查此项目。
如何界定高风险人群?根据中华预防医学会的推荐:男55岁以上,女45岁以上,如有吸烟、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大量饮酒的任何一种情况,即为高风险人群;男55岁以下,女45岁以下,如有上述两种情况,作为高风险人群。
五、心脏彩超一些高大上的体检套餐会包含心脏彩超,超声类检测项目没有辐射危害,做一做倒也无妨。不过类似于颈动脉彩超,对于低风险人群而言,心脏彩超没有太大意义。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加查心脏彩超,可以进一步明确心脏内部结构的情况,并测量心脏射血功能。
指标解读(呼吸)二、呼吸系统
胸部X光检查胸部X光是筛查肺部肿瘤以及肺结核的主要手段。考虑到目前恶性肿瘤(癌症)已经是中国的第一死因,而肺部肿瘤又是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的。作为筛查呼吸系统早期病变的重要手段,胸部X光检查是常规体检的必选项。
遗憾的是,为了省钱,很多体检套餐都是用胸透而不是胸片来检查肺部,胸透就好比打着手电在漆黑的房间里面找钥匙,胸片则好比打开闪光灯照张快照,从照片里寻找蛛丝马迹。胸透的坏处很明显,体检者接受辐射量大,却没有留下病历证据,是否漏掉病灶全看医生经验。对于体检胸透,建议是不做也罢。胸透和胸片的检查流程类似,一般人可能无法分辨,可以问一下放射科(影像科)医生。
为了节省资金,体检胸片一般不出胶片,影像都存在电脑里面。但是胸片报告会给我们足够的信息,一般而言,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未见明显异常,也就是没事;
(2)××阴影/纹理增多,必要时检查,一般也没有啥事,如果不放心,或者感觉不舒服,可以按建议的去查个CT之类的;
(3)××阴影/斑片状改变(或者任何你看不懂的词),建议就诊或立即复查的,那就不要掉以轻心了,尽快去呼吸科/胸科就医复查,越早越好。
对于胸片的辐射问题有疑虑的,可以大体放心,有一种说法,胸片对身体的损伤大体相当于抽一支烟。虽不是定量分析的结果,但大体可信。顺便说一下,普通CT的辐射量相当于-张胸片,对身体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体检套餐中有CT项目的,建议直接放弃。因检查疾病必须做的CT的,建议向放射科大夫索要铅制防护服保护身体其他部位,尽量扩大两次CT之间的间隔。
未完待续
健康知识硬科普平台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