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席卷神州大地,给全国人民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值得一提的是,死亡病例中80%以上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75%以上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为10.5%,是平均病死率的4.56倍。为何患有脑血管病的人感染风险和重症风险更高?怎样足不出户增强抵抗力?患有脑血管病的患者,如何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一.COVID-19与脑血管疾病
COVID-19是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nCoV),目前人群均普遍易感。新冠肺炎以发热、干咳和乏力为主要表现。值得一提的是,有部分患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比如言语不利、头痛、意识障碍、神经痛等非典型症状。早期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时,往往容易误诊,延误治疗,这类患者还是隐形的传播者。
新冠病毒通过识别ACE2受体引发感染。脑血管病患者,尤其是高血压患者ACE2表达本就存在下降,成为易感人群。同时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免疫力降低,一旦感染伤害也会更大。另外,此次肺炎的危重患者中,D-二聚体异常增高,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急性脑梗死;部分高血压病患者感染后,可能会出现血压异常升高,增加脑出血发生风险;一些危重症患者也常合并血小板的重度减少,导致脑出血的风险加大。
众所周知,脑血管病的患病人群绝大多数为老年人,老年人的免疫系统的功能显著降低,成为易感人群。患有脑血管病的老年人往往存在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慢性肺病等各种基础疾病,所以更容易中招。
在中医学认识中,本病属于“疫病”、“戾气”的范畴,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黄帝内经讲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吴又可的瘟疫论说“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脑血管患者多久病体虚,更易感受戾气,且老年患者脏腑虚衰,邪气长驱直入,多病重病危。
二、脑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做好防控
面对疫情,脑血管病患者如何做好防控,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外出,外出时一定严格佩戴口罩,接触外界环境后要勤洗手,做好卫生防护。
2、注意保暖。血管在冬季寒冷时容易痉挛、收缩,发生供血不足,可能导致脑血管栓塞,要注意添衣保暖。
3、健康饮食。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居家隔离期间饮食不当、摄入过多零食、肉类,很容易造成高血压、高血脂,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4、控制血压、血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脑血管意外,每天须按时服药控制血压、血糖。在家中须监测好血压和血糖。
5、心态平衡。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6、适当运动。心脑血管患者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会造成血流缓慢、瘀滞,诱发血栓。要合理安排户内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外出做好防护。晨起运动可使神经兴奋性骤然升高,应避免晨起立即运动。
此外,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注意饮食和精神调摄有助于防控新冠肺炎。饮食要清淡,营养要丰富、均衡,可辅以健脾益胃、和中养阴的药膳。精神调摄要清静养神,保持心情愉悦、气血和畅;顺应时节,保养正气,不要剧烈情绪变化;保持阴阳平和,正气充盈,充分发挥人体防御外邪作用。
三、疫情期间的就医须知
朋友们,一旦您或者周边的人出现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单侧肢体的无力、言语不清,表达困难的症状,很可能是脑卒中突发,医院急诊就医。时间就是大脑,越早送医,治疗选择越多,治疗效果也相应提高。疫情期间,我院卒中中心依然开辟了优先级别最高的绿色通道,保障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最优质的治疗。请牢记,时间就是大脑,如有以上症状,请及时拨打,并可同时拨打呼叫卒中中心。
目前,我院门诊恢复正常工作,可满足您的就诊及取药需求。为了方便广大患者,我院还开展了线上门诊的服务,只要您拿出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