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个动作可能令心脑血管瞬间崩溃,快转
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王吉云为你提个醒,注意7件事能帮你心脑“降温消暑”。
1、不要猛回头
一旦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受刺激”脱落,会给心脑血管带来重创,引发心梗、脑梗,乃至可能威逼生命。特别在夏季,人体很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和血液粘稠度高的情况。
建议:
得了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生活中不要有“猛回头”的动作,以避免意外产生;
避免需要突然发力的动作,比如打羽毛球、篮球、突然起床等。
2、温差别太大
酷热天气,很多人都会长时间身处温度过低的空调房,乍1出门到高温的环境中,温差的突然变化,很容易致使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大,引发血液循环障碍,引发心梗或脑梗。
尤其是入伏后的“桑拿天”,由于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下降,得了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很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建议:
当天气闷热、空气湿度大时,室内最好开启空调,但温度不要太低,与室外的温差以8摄氏度为好;
3、饮食要注意
天气热会致使人的食欲下落,因此夏季饮食宜平淡,吃得太油和太咸会使血脂和血压升高,不利心脑血管健康。
建议:
平常饮食多以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为主,还要常常吃些瘦肉、鱼类,保证蛋白质摄取;
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少吃大排档、冷饮,以避免产生腹泻,致使体内电解质紊乱,引发心脏不适。
4、晨练别太早
夏季天亮得早,很多中老年人都有早起晨练的习惯。但在夏天,这有可能带来致命风险。
建议:
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应尽可能避开早间时段锻炼;
酷热天气下减少不必要的外出,特别要少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
5、保证水充足
对患心脑血管病的人来讲,每天适当饮水十分必要。
特别在夏季,身体的水份会被大量蒸发,如果这时候没有及时补充水份,就会致使血液浓度增加,血液变得粘稠,极易突发心脑血管事件。
建议:
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毫升,晚上睡觉前和凌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
半夜醒来也可适当补点水,可下降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6、房颤赶忙治
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要大于普通人,特别夏季天气酷热,人体出汗增加,水份流失快,致使血液粘稠,易发血栓类疾病。因此,房颤患者夏季更应当心。
建议:
房颤患者应在医生指点下评判中风危险因素,如果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不管有没有症状,也不管阵发还是持续性房颤,一定要每天坚持服用抗凝血药,不可随便停药;
7、血糖别降太低
低血糖是糖尿病心血管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会增加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人体的血糖变化与季节关系非常密切,夏天更容易产生低血糖:
夏天白天较长,睡眠较少,活动较多,人体热量消耗增加,血糖消耗增多;天气热,人们普遍食欲不振,糖类的摄取量减少,引发低血糖发生率增加。
建议:
糖尿病人在夏季千万不要把血糖降得过低,否则很容易引发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病;
一般来说,夏季血糖最好控制在空腹6~8毫摩尔/升,饭后8~10毫摩尔/升之间。
最后,专家特别提示,天热容易使人心情烦躁,而情绪也是心脑血管病发的高危因素。所以,夏季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如果您有兴趣想了解更多,
赶忙联系Andy吧!!!
拨打--
或添加
北京学生治疗白癜风费用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