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心梗),是一种对健康威胁性极大的血管疾病。研究表明,中国每年有万例心梗,死亡率超过30%。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医院的心梗患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大年初四,下午三点,36岁的姚先生(化名)医院。他的手紧紧在胸口处捂着,好似胸口有一块大石头压着,不停出汗,面色难看。
医生初步诊断这可能是心脏病发作,不敢耽误,并立即检查。结果显示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这样年轻的心梗患者,很多人都感到诧异,尤其是姚先生的妻子,并不断请求医生即刻开展手术。
险在送医及时,姚先生经过几个小时的手术终于脱离危险,家属也半松了口气。
为何年纪轻轻就突发心梗?从他妻子的口中,医生了解到真相:
自放年假开始,姚先生没有工作烦心,猛的放松身心,就每天找朋友打麻将,经常从早上玩到深夜。同时,姚先生还有吸烟的爱好,严重时甚至一天两包烟。
为何心梗患者不断增多?医生:2个习惯是“祸根”,多数人还在犯习惯1:长期久坐
在节日期间,长时间打麻将久坐,看似享受,实际上是引发心梗发作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长期久坐不利于“好”胆固醇清理动脉中的“斑块”,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固定一个坐姿3小时以上的人,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是其他人群的2倍。
久坐不动会导致血流缓慢,血管中的脂肪酸沉积,容易阻塞心脏血管,引起心梗。
习惯2:大量吸烟
烟不离手是很多人的常态,但香烟是心脏的天敌,可加速7倍心梗的发生。
这是因为,烟雾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在吸入人体后,导致血管收缩、心跳加速,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进而导致心梗。
心梗发作时,常会出现3种症状,莫忽视!1、压榨性疼痛
胸痛是心梗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这种疼痛具有一定放射性,类似于心绞痛,但比心绞痛更严重。
疼痛部位主要发生在后胸骨或前部区域,在某些情况下,上腹部也可能接近挤压疼痛。
2、胃肠道症状
心梗也可引起胃肠道的一系列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少数患者可能有腹泻。
3、出汗症状
突然出汗,伴有心前区不适或疼痛,胸闷和哮喘的迹象;
没有其他特别明显的迹象,白天坐着不运动,莫名出汗;晚上睡觉,容易醒来,莫名发烧,出汗。
预防心梗,谨记:常食“1黄1红”,做好“3事”,常拍“1处”!常食“1黄1红”:
“1黄”:香蕉
香蕉含有丰富的钾离子。钾离子具有抑制钠离子,收缩血管和破坏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有助于维持人体内钠和钾的平衡,协调心肌收缩和降低血压。
更多的研究表明,每天吃两根香蕉可有效降低血压10%,预防心血管疾病。
“1红”:山月莓
槲皮素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重要元素,对人体有降血压、血脂、增强血管抵抗力的作用,经常食用有助于清血液垃圾、扩张动脉,预防心梗、脑梗等血管病。
增加摄入槲皮素,可以显著抑制恶性细胞生长,减少血液垃圾在血管中沉积,起到防血栓、平衡血管环境,预防慢性疾病的作用,因此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补充。
食物来源:山月莓是槲皮素的主要来源,有研究表明,山月莓中槲皮素的含量高达68%,每天温水泡服6-8粒,即可满足身体对槲皮素的需求。
做好“3事”:
1、戒烟酒
烟酒,不仅伤害肝肺,还特别伤“心”。
吸烟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这会使心脏跳动加快,血压升高。
饮酒的危险与吸烟相当。目前,饮酒是我国酒精性心肌病的主要病因,可直接毒害心肌。
因此,平时应尽量减少烟酒的刺激,学会戒烟限酒。
2、适度放松
心脏是最怕累的器官,常会听到猝死的新闻,多都由劳累过度导致的“过劳死”。
过度劳累,会伤害心脏,容易诱发心肌梗死,更会导致心脏衰竭。
这是因为,人在过度疲劳的状态下,身体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和去甲状腺素等,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心脏局部血液供应量减少,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由此,过年期间休息也要适度,合理休息。
3、勤于锻炼
长期久坐易导致下肢形成血栓,加速血管堵塞心脏的情况,所以,平时一定要适度运动,减少久坐的机会。
与不运动的人相比,保持高强度运动的人,其心血管病风险将降低69%,而保持低强度运动的人风险降低24%,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益处再多也要自身情况,来制定运动方案。
常拍“1处”:
手掌上有心包经和心经通过,所以拍掌能充分激活心脏的保护神—心包经和心经,使经络畅通,心血充盈。
人体的五脏六腑在手掌都会有反射区,拍一次巴掌能均匀地刺激它们,是对身体有益的小动作,日常可以多做。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