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只靠降压药维持三种措施治疗高血压

文章来源:心脑血管_心脑血管自查网站   发布时间:2018-9-11 3:33:47   点击数:
  

高血压

高血压是持续血压过高的疾病,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疾病,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

医院胸心五区主任蔡医生介绍说,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其致死致残率已经超过恶性肿瘤,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很多,高血压就是其罪魁祸首之一。

只要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高血压,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高血压可以通过以下多种途径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肾脏、眼和下肢等多种并发症。

相关数据显示,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也就是说,每4个成年人当中就有一个高血压。而在年这个数字还是18.8%,由此可见,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高血压的病因

1.遗传因素

大约60%的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

2.精神和环境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3.年龄因素

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4.生活习惯因素

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5.药物的影响

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

6.其他疾病的影响

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肾脏实质损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高血压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高血压是人随着年龄增大的生理反应,只要没有症状不用治疗。孰不知,不管是否耐受,其对人体的危害都是毋庸置疑的。主要表现在对心、脑、肾的损害,是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肾功能不全的高危因素。

误区二:血压偶尔高一点没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高血压。

误区三:每天测量一两次血压正常即说明血压控制正常。如果测量血压的时间落在这一曲线的平坦或低谷上,可能低估了血压。正常人白天的血压要比夜间高,称为杓型血压,有一部分人可能夜间血压比白天高或夜间血压下降不足10%(非杓型),这时,需要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方能更好评估降压效果。

误区四:降压药饭后服,对胃刺激小。绝大部分人每天血压高峰通常在早上8点与下午4点左右。需要在峰前服用才能起到更好降压疗效,如果消化道无严重疾病(溃疡)的患者,最好饭前服。

误区五:降压药种类越少越好。

其实一种降压药很难使血压达标,有的人宁可加大用量也不愿联合用药。实际上,一种降压药加量很可能其副作用的增加要大于增加的降压疗效。联合用药一方面使血压控制更好,另一方面联合得当,还能增加对重要脏器(心脑肾)的保护作用。

误区六:服药后血压正常即可停药。降压药应长期服用,因为任何一种降压药降压机制都是通过阻断某种使血压升高的过程实现的,一旦停药,那些让血压升高的因素将仍然发挥作用,使血压升高。

误区七:急于求成。人们总是希望开始用上降压药后立即起效,三五天没看到明显疗效即换药。降压是一个需要平稳、缓慢的过程,往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4-8周内逐步让血压达标即可。血压的急剧下降,这种波动对身体的危害可能更大,增加脑血管事件风险。

治疗高血压主要措施有三种

一是生活方式干预,通俗地说就是少吃、多动、别长胖、少吃盐、少喝酒、生活规律、精神放松,做到这些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压,一些轻度高血压患者可以暂时不用药物治疗。

二是药物治疗,这是控制高血压的主要手段,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把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三是治疗措施是器械治疗,例如肾脏去脚杆神经术、颈动脉窦刺激装置等,这些治疗方法仍处于研发阶段,其远期效果尚不明确。

朋友

如果您有

更多提议和想看的内容

请在文章下方留言

针对留言问题挑选

对“症”下药

.......

严肃中

透露着逗逼的风格~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点疯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lxsj.net/xkgs/8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