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片仔癀,林园看重仓的中药股纷纷创出历

文章来源:心脑血管_心脑血管自查网站   发布时间:2024/9/11 12:10:06   点击数:
  

不知不觉中,不少老字号的中药企业股价今年以来纷纷创出历史新高。

“中药茅”片仔癀时隔三年的提价超出市场预期,股价也于五一假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迎来罕见的“一字板”涨停。市场对于片仔癀今年提价并不感到意外,由于片仔癀过去每两年就要提一次价,而这次距上一次提价过去了三年多的时间,已经到了提价的窗口期。但市场普遍对于片仔癀提价的幅度感到意外,根据公告显示,此次片仔癀锭剂的零售价格从元/粒提升到元/粒,提价幅度高达28.8%,是片仔癀过去18年发展历史最大上调价。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片仔癀盈利能力影响更大的供应价格上调约元/粒,虽然片仔癀在过去并未披露其具体的供应价格,但根据推测,此次供应价格上调幅度应该在40%以上,比零售端的上调幅度更大。根据片仔癀的公告解释,大幅上调价格的原因为原材料成本上涨原因,片仔癀的主要原料天然牛黄年以来大幅上涨,根据中药材价格网显示,天然牛黄的价格目前为元/克,较年1月上涨了86%。然而《巴伦周刊》中文版梳理发现,由于片仔癀自有原料保供能力较强,原材料库存较为充足,根据其毛利率显示,虽然原材料价格上涨,但其毛利率却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其肝病用药(主要为片仔癀锭剂和片仔癀胶囊)年毛利率为81.79%,年毛利率仅小幅小滑到80.9%。真正让片仔癀大幅提价的主要动力其实是来源于业绩压力,其年营收仅录得8.38%的个位数增长,创下了自年以来的新低,归母净利润更是只有1.66%,创下了年以来的新低,相较于提升销量来说,提价是片仔癀更加“容易”提升业绩的手段。除了大幅提价的片仔癀一字板涨停以外,《巴伦周刊》中文版注意到其实今年以来不少老字号的中药企业股价在不知不觉中纷纷创出历史新高,比如同仁堂、达仁堂、华润三九、太极集团等等。中证中药指数近一年涨股达40%,今年以来涨股达到了17%,一度刷新了年以来的新高,与整个市场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老字号中药企业为什么股价今年纷纷创出新高?值得注意的还有,此前一直坚定看好中药股的著名私募投资人林园在这一波中药行情中可谓赚得盆满钵满,而林园更声称中药股能涨倍,他看好中药股的逻辑又是什么?图片来源于网络老字号中药迎来需求风口股价的上涨往往最终反映的是业绩的表现,根据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不少老字号中药企业业绩呈现出大幅改善的表现,具有年历史的同仁堂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51.43亿元,同比增长30.08%,归母净利润5.23亿元,同比增长30.85%;拥有速效救心丸独家品种的达仁堂(前称为中新药业)年一季报实现收入21.54亿元,同比增长14.03%,归母净利润4.0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9%;华润三九一季报实现收入63.52亿元,同比增长49.46%,净利润同比增长36.9%。这些老字号中药企业一季度业绩超出市场此前预期,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需求旺盛带来的产品销量的提升。一季度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放松后,不少“阳康患者”,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患者对于常用的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用药增多,推动了药物销量增长。比如同仁堂的心脑血管大单品安宫牛黄丸,自去年11、12月以来开始销量高速增长,尤其是作为新冠治疗指南用药后,其疗效广受认可,逐渐成为家庭常备用药,同时还在向保健及送礼场景延伸,使得产品更加供不应求,而达仁堂的核心产品速效救心丸等心脑血管用药同样受益销量大幅增长。然而股价往往反应的是对未来的预期,随着新冠疫情带来用药需求的逐步淡化,老字号中药企业股价不但没有回落反而持续创出新高,背后反应的是老龄化逐步加深后对于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用药的长期需求增长。由于老年人是药品的主力消费人群,尤其老年人达到一定年龄后心脑血管方面的慢性病风险较高,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达到1.91亿,占人口比重为13.5%,成为联合国标准上的老龄化社会,同时我国老龄化的速度从年开始速度加快,甚至比老龄化严重的日本速度更快。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预期,到年和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将分别达到3.46亿和4.49亿,老龄化率达到20.5%和37.3%。老龄人口的快速增加带来了对于中药品尤其是心脑血管等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药品需求的长期增长,新冠疫情对于老年人的用药需求则起到了加速作用。不少老字号中药企业的核心单品正是心脑血管方面的药品,同仁堂前五大产品中有3个是心脑血管领域用药,分别为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大活络丸。达仁堂的核心大单品速效救心丸是冠心病急救用药,天士力的大单品复方丹参滴丸同样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用药,而相比较西药以直接治疗作用为主,中药还起到了间接调理改善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作用。林园曾经对外表示说,他是年出生,今年已经50多岁,这一代人在中国大约有4亿人,他就赚这4亿人的钱,随着中老年人增加,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的患者会逐步增加,由于这三种疾病对药物都有成瘾性,患者患病期间难以断药,为相关中药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他表示,未来20年只投资在这三种疾病领域有所建树的企业。高估值隐含提价能力不仅需求在快速增加,对于不少老字号中药企业,很多产品都是像片仔癀一样的“独家产品”,达仁堂的速效救心丸、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步长制药的脑心通胶囊、同仁堂的牛黄清心丸,被称为民间神药的安宫牛黄丸,其牛黄麝香双天然版本的安宫牛黄丸则仅有五家企业获批使用,分别是同仁堂、广誉远、达仁堂、南京同仁堂和片仔癀。对于片仔癀来说,相比扩大销量,提价是其最容易控制的大幅提升业绩的手段,过去片仔癀几乎每两年提一次价,而每次提价之后业绩便能得到不小幅度的提升。片仔癀之所以敢大幅提价,底层信心来源于其产品的护城河,片仔癀为目前唯二的国家绝密配方,配方保密期限为永久,这是我国关于中药的最高级别保密配方。没有“第二个片仔癀”的存在,让片仔癀提价时并不太担心销量被竞争对手抢走。对于很多人来说片仔癀似乎是一种“包治百病”的神药,除了是一种肝病用药,片仔癀目前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消炎类的药物被很多人使用,有人称其为“中国特效抗生素”,认为它相比较阿莫西林或头孢等西药,中药副作用更小,片仔癀的保健品属性也越来越强,成为一种社交送礼用品。因此《巴伦周刊》中文版认为,虽然片仔癀的业绩增速降低到只有个位数增长,与高达70多倍的市盈率估值并不相符,但其中的高估值隐含了非常重要的提价能力。而老字号中药企业的独家品种使得其均具有类似片仔癀的提价能力,通过提价不断提升业绩,来消化高估值,尤其在医药领域大规模集采杀价的情况下尤为难得,使得老字号中药企业具备了长期核心单品量价齐升的逻辑,估值也逐步走高。同仁堂安宫牛黄丸销售价格年从元提到元,涨价10%,带动其他核心单品价格上涨。九芝堂年1月将旗下21个品牌中药零售价上调,调价幅度在6%-30%不等。达仁堂也不断表示,旗下核心单品速效救心丸价格会根据行业政策适时调整。林园对于老字号的品牌提价能力也表达过相似观点,他说投资医药一定是一个大的终端产品,且有一个大的品牌,不光是茅台,老字号的同仁堂、云南白药、片仔癀等,这些品牌将在未来的岁月里放大光彩,这些公司主要产品都具有独有性,经过时间考验的老字号,定价权完全掌握在它们手里,随着未来收入的提高,消费得起的人群也会大幅增加,“到时候它们想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老字号中药国企的“中特估”逻辑老字号中药企业除了核心产品外部环境带来的量价齐升逻辑逐步兑现使得估值持续抬升以外,《巴伦周刊》中文版发现老字号中药国企自身的国企改革带来的“中特估”红利同样成为股价接连创新高的助推剂。不少老字号中药企业为国企,长期以来管理体制较为僵硬、激励机制不够,虽然有独家品种的家底,但经营效率低下成为制约老字号中药企业发展的瓶颈,相应业绩及股价也被长期压制。林园之前也表示过老字号中药是其投资的重点,但老字号中药大多数是国企,存在一个体制问题。年开始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国企改革进入落实阶段,不少老字号中药国企纷纷推进国企改革方案,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董监高等高级管理层通过更加市场化的机制进行选举,不少中药国企陆续发布股权激励计划,激发员工积极性。同仁堂年起完成核心管理团队调整,原公司总经理邸淑兵接任董事长,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启动营销改革,组成4+2经营模式,积极推进混改,销售效率大幅提升。达仁堂于年控股股东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启动混改,67%股权通过公开挂牌转让给津沪深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混改,同时销售板块深度改革,进行中心化平台管理,经营效率大幅改善。此外,央企医药华润系、国药系旗下上市中药企业华润三九、太极集团等也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国企改革和股权激励,华润三九年推出股票激励计划,太极集团启动混改,提升老字号中药企业的经营活力。老字号中药国企改革释放了其潜在的提质增效的红利,体现在报表端一方面是营销渠道活力改善带来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则是经营效率提高使得费用管控合理带来的利润率提升。随着年三年国企改革告一段落,改革释放的经营活力使得报表端收入及利润均得到提升。有券商发表观点认为中药行业正处于新一轮成长周期的起点,运营效率的提升是行业成长性的前瞻性指标,量价齐升是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老字号中药国企改革除了带来报表端的实质性改善外,由于中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板块,中药国企更具备代表性,因此在对老字号中药国企进行估值定价时也享受到了一定的“中特估”行情。海通医药认为,引入“中特估值”的估值体系后有望引领老字号中药国企的估值走向更加合理的水平。值得提醒的是,随着这一波老字号中药企业的集体上涨,股价创出历史新高后,估值已然不怎么便宜,已经包含了诸如近期的业绩增长预期及老字号国企改革的的“中特估”红利,未来老字号中药企业市值长期提升还需要不断兑现其量价齐升的增长逻辑,一直以来重仓片仔癀、同仁堂、达仁堂等老字号中药企业的林园,其“中药股将上涨倍”的逻辑,仍需要市场不断给出验证。文

康国亮编辑

彭韧版权声明:《巴伦周刊》(barronschina)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和金融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lxsj.net/xkgs/156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