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循环系统病一个字代号的反射区3

文章来源:心脑血管_心脑血管自查网站   发布时间:2021-12-13 11:46:25   点击数:
  

10.稠——血黏稠度高区、血稠区、血栓多区、血流速缓慢区、血管粥样硬化区、风寒湿痹区、麻木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区(凡有“麻胀冷热酸痛疲困”感觉之一者,均与血稠有关系)

(1)区位:双足背三趾骨面及两侧处和双足背二趾中趾骨背面和外侧(无图标示)。

麻木分:全身麻、半身麻、四肢麻、半边麻和局部小区麻,分布如下:

a.上身上肢麻区:双足背三趾远关节以下到中趾骨中点上1/2处,正背面是上身上肢麻区,左侧是左边上肢麻,右侧侧是右边上肢麻。

b.下身下肢麻区:双足背三趾中趾骨下1/2处,正背面是下身下肢麻区,左则是左边下肢麻,右侧是右边下肢麻。

c.足部麻区:双足背三趾近趾骨下1/2处,左侧是左脚麻,右侧是右脚麻。

d.局部麻区:麻区(或麻点)在上身或下身左边或右边就在和a、b、c相对的麻区内找痛点。麻木病只要时间不长,均可手到病除。图2-3-3,下滚按法。

(2)生理:血液黏稠度高,与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红细胞沉降快、血小板增多,冷球蛋白(CG)增多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冷球蛋白,是一种低温时自然沉淀,37℃时又能溶解为蛋白或抗原抗体复合物,37℃以下自然沉淀,可在微血管内沉集引起远端缺血,血管炎(脉管炎)、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引起超氧自由基0增多,造成过氧化脂LPO的过多形成,造成红细胞凝集,血沉速度快,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异常,血黏滞度升高,血流速变缓,血管壁增厚,血管硬化,血栓增多,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病理改变。

所以血液黏稠度高会引起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麻木、中风、脑血栓、紫瘢、雷诺氏病、下肢溃疡、风湿关节痛、类风湿病淋巴肿大、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类组织器官硬化形变功能损伤衰退和坏死。

(3)适应证:按摩此区,改善提高内分泌脂代谢、新陈代谢功能,从而达到降低胆固醇,降低血脂,抑制冷球蛋白的形成,降低血沉速度及抑制白血球在标准数值以外的超量增多,起到了软化血管,清除沉积、溶化血栓、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滞度和降低血沉降速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免疫耐受能力、是治疗自身免疫症的重要反射区,是治疗结缔组织类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红斑肢痛症(发热疼痛)、腰椎及各关节部位骨质增生、痛风和癌症的重要区,也是对因血液黏稠度高引起的一切病均有急救、治疗减轻和改善的良好效果。

11.血——血压点、升高血压点

(1)区位:a.在两足底拇指肉球下沿中点的下邻处,即足底拇指远关节缝的中点下邻处;b.足底小趾哑门区和风府区交界线的中点稍偏内处,以及足底四趾中趾骨和关节处的神经垂体。这两处应该是与释放荷尔蒙的脑垂体和脑神经相关,也可升高血压(此区没有图示)。图2-3-1,点按法。注意:降低血压区的透对称处均与升高血压相关。

(2)生理:此处疼痛,说明现在的血压不是高了,就是低了,此时的血压多为对自身的健康是有影响的。

(3)适应证:是治疗血压不稳定、低血压、升高血压、调整血压的反射区。

12.高一一血压高区

(1)区位:在两手掌中指,近指骨近端2/5处的桡侧,诊病时有如下4种症状:

a.现在血压高“左右两手的高区都很痛”。

b.过去血压出现过高的现像,现在不高了“左手高区痛,右手不痛”。

c.正在服用治疗高血压病的药,血压已降低了:但还没有痊愈时“左手高区痛,右手低区痛(说明服药后血压又低了,必须减少服药量或停止服用)”。

d.过去血压正常,现在忽然高了“左手高区不痛,右手高区痛”。

e.血压时高时低不能稳定时“高区痛,低区也痛”。图2-3-4,点捏法。

(2)生理: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分收缩压与舒张压。心脏收缩时产生的压力,叫收缩压,收缩压因数值比舒张压高,也叫高压。心脏舒张时,血管壁弹性产生的压力叫舒张压,也叫低压。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规定:正常血压应为高压小于毫米汞柱,低压小于90毫米汞柱,也就是(以下/90以下毫米汞柱)。理想的血压应是(/80毫米汞柱)。只要高压大于或等于毫米汞柱,低压大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的人叫高血压。连续3天3次测量,均超过正常值叫高血压。

但是,足疗发现只要“高压”区痛,不论血压表测定的数值多少,哪怕是正常范围内的数值,都以高血压治法来按摩;只要“低压”区痛,不论血压表测定的数值多少,哪怕是正常范围内的数值,都以低血压治法来按摩。因为人与人的血压,有特异现像,人与人所适应的血压是不同的,只要高低区都不痛或疼痛相等,他的血压一般来说是正常的。

有高血压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如头痛、头昏、头胀、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眼花、耳鸣、手足麻木、疲乏无力、烦躁不安,恶心出汗、四肢冷麻到后期血压持久地升高,会出现心脑肾器官损伤,如脑血管痉挛、头痛、头晕加重,一过性失语、失明、脑血栓、半身感觉障碍、左心室肥大、后期发生左心衰竭而心悸气短,卧位咳嗽等;对肾损害引起肾功.能减退,出现夜尿增加,多尿或少尿,后期肾衰竭可有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视网膜岀血或渗出,水肿、尿毒症。

引起高血压的疾病归纳起来有6种:

a.由肾病(急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球炎、肾结核、肾结石、肾肿瘤、肾动脉硬化等)引起的高血压,称肾源性高血压。

b.由内分泌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或肾上腺髓质增生等)引起的高血压,称内分泌性高血压。

c.心血管病变的高血压,称血管性高血压或心源性高血压。

d.颅脑病(脑外伤、脑肿瘤、脑血栓、脑血管狭窄等)引起的高血压,称脑源性高血压。

e.妊娠引起的高血压,称妊娠高血压。

f.药物中毒引起的高血压,称药源性高血压。

注意:a.生活方式降压法,如降低体重(减肥),限制热量,增加体力活动,每日氯化钠(NaCl)摄入量为4~5g不超过6g,保持乐观愉快情绪,戒烟酒,限脂肪,治疗心脑血管和糖尿病等;b.降压速度不宜过快,循序渐进;c.查准引起高血压的根源,对症坚持足疗。

(3)适应证:高区是诊断和治疗高血压病及高血压病引起的一切病的重要反射区。

13.低——血压低区

(1)区位:在两手掌中指近指骨的近端2/5处的尺侧。图2-3-4,点捏法。

(2)生理:血压计测得的数值,收缩压(高压)低于9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压)低于60毫米汞柱者,叫低血压症,血压过低会导致脑供血不足,脑缺血症,头晕、头懵目眩、休克,严重者会导致脑萎缩或局部缺血性坏死,可伴随心肌梗塞、心肌缺血、心输出量减少等。

(3)适应证:此区是诊断发现和治疗低血压及低血压引起的一切病的重要反射区。

14.压——降低血压区、头昏胀晕闷急救区,也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调整区

(1)区位:a.足背拇指近趾骨远端中点处(和足底血压点为透对称处),可向下延伸至近趾骨背部全部中线,此为压①区;b.足背第一跖骨的远端1/2处的中肌腱处(稍偏外)为压②区,图2-3-3,点按法或下滚按法;c.足背五趾远关节缝的内半片区为压③压。图2-3-6,排点按或下滚按法;d.左足背二趾中趾骨面稍偏内与昏区重合。

(2)适应证:治疗和急救高血压病的重要反射区,是治疗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病、脑血栓、中风病的主要反射区,是调整血压和高低压差不协调的关键反射区。

15.调一一调整血压区(高则降低,低则升高)

(1)区位:a.足底拇指肉球的内下角处,血压点区内上邻处;b.足背和肾上腺透对称处的手脚无力发抖区(和肾上腺区组合使用)。图2-3-1,点按法。

(2)适应证:在血压高时,点揉此区可降低血压;血压低时点揉此区可升高血压,对此处点揉1?5分钟(30?次)见效即止。

16.积一一脑血管沉积物增多增厚区,脑血管硬化狭窄,供血不足区、中风先兆区、脑梗塞区

(1)区位:a.足底五趾(小趾)远端肉球的近端(下半球)偏内侧处;b.足底四趾远端趾骨两侧面上和哑门①区重合共同使用(没有标出图示位置);c.足底二趾远趾骨的内半侧近端和三趾远趾骨的外半侧近端,此二趾和三趾上的两个反射区是左右交叉反射(也有人是不交叉反射的)。图2-3-1,点按法。

(2)生理:脑血管硬化狭窄必造成脑供血不足,有此病的人多有易疲劳、怕学习、怕记忆、怕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和熬夜,一般脑力劳动极易引起头昏目眩,心烦意乱、血压升高、头是引起脑中风、脑血栓的主要原因。

(3)适应证:是诊断发现和治疗脑血管沉积物增多、增厚、狭窄、脑血管硬化和因脑血管硬化引起的一切病的重要反射区。如脑中风、失语、头痛、偏头痛、半边风、耳聋、脑梗塞、脑出血、瘫痪、头昏等。

思叶

喜欢就赏一个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lxsj.net/xkgs/133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