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脑血管造影术局部麻醉

文章来源:心脑血管_心脑血管自查网站   发布时间:2021-9-25 14:46:44   点击数:
  

《神经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与研究进展》

第3章神经血管疾病常用介入诊疗技术

3.1脑血管造影术

3.1.4操作要点

3.1.4.1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

常规双侧腹股沟区及会阴部消毒、铺巾后,通常用1%利多卡因溶液,先在一侧腹股沟韧带中点股动脉搏动最强点1~2cm下方皮肤做一皮丘,然后深入皮下,在计划穿刺的股动脉周围浸润麻醉,并起到固定股动脉的作用。在注入利多卡因以前,应回抽注射器观察是否有血液抽出,若不慎穿入股动脉或股静脉,应回撤麻醉针,直至无血液回抽,然后再注射利多卡因;或完全拔除麻醉针,压迫止血一段时间后重新穿刺;或换一侧股动脉穿刺。利多卡因pH值较高,注入时可能有疼痛感。

更多精彩内容:

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血管畸形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外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静脉窦血栓

神经介入放射学的产生与发展—绪论(一)

神经介入放射学的产生与发展—绪论(二)

神经介入放射学的产生与发展—绪论(三)

神经系统疾病介入放射学诊疗的范围与种类—脑肿瘤

神经系统疾病介入放射学诊疗的范围与种类—脊髓血管畸形

神经系统疾病介入放射学诊疗的范围与种类—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系统疾病介入放射学诊疗的范围与种类—颈动脉海绵窦瘘

神经系统疾病介入放射学诊疗的范围与种类—顽固性(神经源性)疼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lxsj.net/xkgs/129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