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是什么?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者出血性的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疾病,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体。它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在患者群体中,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万人,居各种死亡原因之首。
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是什么?
1.高血压
长期的高血压可使动脉血管壁增厚或者变硬,管腔变细,进而影响心脏和大脑的供血。
高血压使得心脏的负担加重,容易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
血压突然升高,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
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受到损伤,血小板容易在损伤处聚集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等情况。
2.血液黏稠
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越来越不稳定,同时,过量的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生活环境的污染等直接导致人体的新陈代谢减缓,血流速度减缓,血黏稠度升高,造成心脑血管供血不足,血黏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得多,每天吸烟20只以上的人群冠心病的发病率为不吸烟的3.5倍,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不吸烟者的6倍,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
在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
4.酗酒
酒精摄入对于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
每天酒精摄入大于50克者,发生心脑梗死的危险性会增加。
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进而导致血流调节不良、心率失常、高血压、高血脂,使心脑血管病更容易发生。
5.糖尿病
糖尿病是心脏病或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糖尿病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
心脑血管疾病的检查方法
一般而言,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首先需要进行常规检查,通过测量血压、心电图、血常规、血脂、血糖等。
头颅CT、MRI(核磁共振)、脑血管造影、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发现脑血管病变部位和性质。
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镜等检查,有助于判断心脏血管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1.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生活中情绪起伏不宜过大,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尤为重要。
2.适当运动。
大家都知道运动有着诸多的好处,那么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进行适量的运动,来让自己的身体素质变好。
3.药物治疗。
根据自己的病情需要遵医嘱使用治疗药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