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染性疾病又称慢性病,往往持续时间长,是遗传、生理、环境和行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类型包括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及中风)、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哮喘)以及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是是中国人口的最大杀手,占年总死亡人数的86.7%。
行为危险因素包括抽烟、缺乏运动、不健康饮食以及酗酒等,这些都会增加罹患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牙周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可能使个体患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增加,但很少有研究探讨口腔卫生与非传染性疾病行为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年至年进行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显示,我国35-44岁、55-64岁、65-74岁成年人牙周健康状况的患病率分别为9.1%、5.0%、9.3%。口腔卫生差被认为是导致牙周病的最重要原因。口腔卫生不良可能导致牙齿周围的牙菌斑和结石积聚,导致牙龈组织发炎。
口腔卫生最可预测的指标是刷牙频率。刷牙是预防牙周病的一种有效且容易调节的行为。据报道,刷牙频率低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年6月11日,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粘膜科主任黄姣团队在ScientificReports杂志发表题为:AssociationBetweenToothbrushingandBehavioralRiskFactorsofN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