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咋回事?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预防国内高发的疾病之一,在美国它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头号杀手”,近71%美国人被心脑血管疾病所困扰。主要诱因为:摄取饱和脂肪过多;精制糖类摄人过多;垃圾食物摄取过多,长期缺乏可燃烧脂肪营养素;长期使用特制米面;感染导致心脏和血管受损;生活节奏过快,压力过大等。
心血管疾病又叫作循环系统疾病,主要涉及器官就是心脏和血管,同时包括各心脏病、糖尿病、低血压、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其中,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是中风、心肌梗死的诱因,所以预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对于心脏病的预防来说至关重要。
从中医角度上看,心血管疾病主要诱因是气虚血瘀,血瘀导致脏不能被濡养,而气虚又会阻碍血液的上行,加重血瘀,进而导致“气虚血瘀”的出现,因此,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应当活血、补气并重,补虚的同时泻实。...............
健康养生怎么吃?日常食材的选择,也应选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心之功的。
1、黑木耳
具有益气强身、滋肾养胃、活血之功,能够抵抗血栓,降血脂,抗脂质过氧化,能使人降低血液粘稠度、软化血管,畅通血流,降低心血管病发生概率。黑木耳的吸附作用比较强,有利于身体中代谢产物及时排出。
2、洋葱
洋葱辛温,归肺、肝经,具有温阳活血之功,降脂作用非常好。洋葱中富含前列腺素A,是非常好的血管扩张剂,其中的葱蒜辣素,具有抗血小板凝聚,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血液黏稠度,降血压之功。
3、生姜
生姜性温,味辛,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和杀毒之功。研究发现,生姜具有降低胆固醇和血糖、血液黏稠度等功效,同时能够降低血小板,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大蒜
《本草纲目》中提到,大蒜“气烈,能通五脏、达诸窍…”大蒜之中含有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和血栓形成的物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
5、黄酒
黄酒甘、苦、辛、温,入心、肝、肺、胃经,能够畅通血脉,细寒气,行药势。在《本草纲目》之中提到黄酒能够:“和血养气,暖胃辟寒消冷散寒,燥湿痰,开郁结。”但是,阴虚、失血、湿热过重者忌饮。
6、玉米油
玉米油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等含量丰富,这类物质能够调节血脂、软化血管,同时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玉米油中维生素E的含量非常丰富,具有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功效。
7、鱼类
不管是海鱼还是淡水鱼,都含有丰富的抗血液凝固及血栓形成的EPA和DHA,它们是不饱和脂肪酸,所以,经常吃鱼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
8、胡萝卜
胡萝卜能与血液中的汞离子结合,有效降低血液中汞离子浓度,防止剧毒的汞离子随血液进入心脏,也是很有效的护心食物。
9、红豆
夏日多吃红豆,可缓解夏天出现的口渴烦躁等症,尤其是在正午时分,是“心火”最旺之时,容易出现心烦易怒,因此这个阶段,避免心火过亢,食用赤小豆最适宜不过了。
10、红枣
现代营养研究其含有的环磷酸腺,可以扩张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能使血中含氧量迅速增强,这样供给心脏的氧气也会随之增加,加速新陈代谢,改善心肌营养,对于保养心脏十分有益。
撰稿:李明霖
审核:王茜
长春中医药医院心病科,前身为长医院(经开分院)心病科,科室成立至今已有8个年头,科室秉承中医传统治疗思想,与现代医疗相结合,强调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观念。以心病康复为主体,形成以中医特色的“绿色疗法”,减少心脏病患者长期服药带来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内服、中药塌渍、中药封包、穴位贴敷、针灸、揿针、艾灸、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等中医传统疗法,以及心病康复理念宣教、焦虑、抑郁量表评估、营养及戒烟指导、心理疏导、六分钟步行试验、心肺运动试验、运动疗法、呼吸引导、体外反搏等一系列现代心病康复诊疗方法,可以为患者设计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我科医护人员服务热情,认真负责,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就医环境。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