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青医话今日春分中医教你如何调节脏

文章来源:心脑血管_心脑血管自查网站   发布时间:2021-4-28 19:45:20   点击数:
  白癜风食谱 http://www.yushiels.com/

全文约字,看完只需这首歌的时间

孙伯青

主任中医师

医院治未病科主任

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普文化巡讲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急症、科普、膏方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进修学习。擅长心脑血管病、内伤杂症的中医药诊治及体质调理。

气血平和调阴阳——今日春分

3月20日(周六)春分

“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半。”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节气,阴阳二气势均力敌,昼夜时间均等,气温寒暑各半。春分一到,岸柳青青,莺飞草长,燕子北归,小麦拔节,油菜花香,雨水增多。春分节气天气变化剧烈,温度和湿度起伏很大,倒春寒、多沙尘、旱雨交替。

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意思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从南方飞来,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中医认为,春分时节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协调机体功能的重要时机,春分养生重点就是要调节、恢复、维持脏腑气血的平和。在这个时节,养好身体,才能应对各种病痛,使一年都平安、健康。

春分调养重体质

不同体质的人,春分养生有不同的注意重点。中医认为国人体质可分九种,平和体质只要注意不过劳,心情愉悦,饮食搭配合理就可以了。

●时感疲劳,容易感冒,常出虚汗气虚体质的人,除了饮食上调养,还应适量多运动,因为运动对补气有益,但切勿过量运动以免消耗元气。

●畏寒怕冷明显的阳虚体质的人,除做好保暖外,宜适当温补,可食黄芪、红枣、韭菜、枸杞,党参等。

●手脚心发热,皮肤干燥,眼睛干涩阴虚体质的人,可多吃点银耳、河藕、百合、芝麻。

●有黑眼圈,皮肤易出现瘀血斑点瘀血体质的人,适合吃一点生山楂,丹参煮水喝。

●易生痤疮,口臭、小便黄,舌苔腻湿热体质的人,可适量吃冬瓜、芥菜、黄瓜、苦瓜、茼蒿。

●形体偏肥胖,感觉肢体困重痰湿体质的人,应多吃点冬瓜、萝卜、贝母、海带和薏米。

●情绪低落,易失眠气郁体质的人,可以服逍遥丸、喝黄花菜鸡蛋汤,春分时节郊游踏春。

●易过敏,起荨麻疹,特禀体质的人,不要吃海鲜与辛辣刺激之物,不饮酒。

甩手踮脚畅气血

甩手要领:

1.全身放松,肩、肘、手腕、手放松。

2.胳膊像挂在肩上,肩带动手臂,靠惯性和弹力甩动。

3.找到最放松、舒展自在、愉悦的幅度和状态,尽量甩动至最大幅度,双膝和身体上下自然弹动。

4.姿势很多,有手心向内,肩带动双臂前后平行甩动,像荡秋千似的平行甩;有肩膀带动左右胳膊一前一后交替甩动的左右甩;有双臂上提,肩带动双臂从身体两侧提起至与肩平,然后双臂自然下落,胳膊弯曲上扬,在体前交叉,每次前后交替换位的合甩以及双臂尽量上扬,同时举头望月,双臂左右甩动的扩胸甩等。

踮脚要领:

1.抬起脚后跟再落下,如此反复颠足,让脚跟有节奏地轻震地面。

2.抬脚跟时,身体自然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两脚微微并拢,将两脚跟提起,感觉提到最大限度后,保持平衡,此时小腿紧绷,动作略停两秒。

3.落脚时,两脚跟先微微下落,在快要接近地面时颠足,让身体产生一个轻微的震动。

4.动作熟练后,可配合提肛运动,即抬脚时,缓缓吸气,提肛收腹;落脚时,慢慢呼气,会阴部放松。

5.踮脚频率控制在2~3秒一次,每次持续1~5分钟,感觉脚底发热即可。

甩手踮脚动作非常简单,每天早晚交替各做一次,每次约15分钟。全身心的动起来,不知不觉间,气血运行畅达,新陈代谢加快,身体健康无恙。

平淡和养三豆饮

三豆饮以黄豆、黑豆滋养肝木,补养脾胃,同时还兼降胆火、生化津液;绿豆养肝养脾胃,同时还有清肺热的功效。三豆饮既平淡又滋养兼以解毒,清中寓补,补中寓清,历代医家多将此方用治痘疹、疮毒之症。实际上对于春天常见的“上焦热下焦寒”的虚火上炎,症见素体虚弱、腰腹冷痛、尿频又易“上火”,伴见喉咙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眼睛干涩、心火旺睡不安稳、脸上长痘等,都可以在上火的时候喝这个三豆饮,或平时喝一下以作预防,这远比喝清热解毒的凉药靠谱。因为此方最“平淡和养”,它只是帮你将原有的阳气敛藏住,丝毫不伤及“根本”。

材料:

黄豆、黑豆、绿豆各15克。(材料均使用生豆,而非炒熟的豆子)

做法:

1.将豆子洗净,清水浸泡1小时;

2.将三豆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烧滚后转小火慢煮1小时,待豆子开花后即可。

用法:

适温后喝汤或连汤带豆一起食用。亦可将这三种豆子混合磨成豆浆食用。

注意事项:

1.对豆制品过敏者不能服用;

2.消化功能不好者不宜多服;

3.熬好了就食用,不宜隔夜。

时令点心青团子

“不时不食”是人们认可的食膳理念。农历二月到,江浙一带有吃青团子的习俗。《随园食单》中有述:“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蒸熟以后的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肥而不腴,是一款天然绿色的春令尝鲜美食。青团子的成份,除糯米粉外,最不能少的是艾蒿,河边、山坡、野地里都有生长,香味独特,具有祛湿散寒、温经止血、平喘镇咳作用,民间常用来辟邪,也可入药、煲汤、熬粥食用。春日里艾蒿特别嫩,容易找,现也有人工种植的。用来做青团时,只取用最嫩的叶子(也可替换成其他绿色蔬菜,本地正仪青团子选用麦浆草)。

做蒿团的工序很简单:

先把鲜嫩的蒿叶洗净,放入锅内焯水,直到煮烂,出锅后,滤出汁水倒进准备好的糯米粉中,揉搓至蒿和糯米粉"水乳交融",掌心压成小饼,包入馅料,搓成小球状,生青团成型。

馅料可随自己喜欢的口味,选用豆沙、去核大枣、芝麻等,也可加入适量冰糖,冰糖具有润肺、止咳、清痰、和去火的作用。做好的蒿团放入蒸笼,蒸上10分左右即可。一年里吃青团的日子就在当下,真是“一口青团子,满嘴春天味”。

春野三鲜正当时

枸杞头、马兰头、荠菜并称“春野三鲜”,是人们喜爱的时令可食用野菜。

枸杞头就是枸杞春天冒出的嫩叶,味苦性寒,具有补虚益精,清热止渴,祛风明目的功效。春分时节正是吃枸杞头的最佳时机,这时的枸杞头鲜嫩,味淳,确实是一绝美野蔬。最常见的吃法莫过于清炒,若嫌还不够原汁原味,那么可以直接凉拌。当然还可煲汤、做馅,甚至用来泡茶。脾胃功能虚弱者不宜食用。

荠菜性味甘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能降低血压、健胃消食。其营养价值很高,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大便溏泻、体质虚寒及有眼病、怀孕者不宜食用。

马兰头性甘、平、微寒,各种营养成分丰富。除含有纤维素、糖类、蛋白质、脂肪等一般营养成分外,还含有可观的微量元素、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及少量粗纤维。有清热解毒、止血、散结消肿作用。凉拌、清炒、做馅均可,但脾胃虚寒及女子月经来潮期间或有寒性痛经史者不宜多食。

药食兼备选茼蒿

茼蒿味辛、甘,性平,无毒,归肺、肝、脾、胃经。有“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之功。茼蒿药食兼备,既有蒿之清气、又有菊之甘香,在我国古代,是一种宫廷佳肴,也叫皇帝菜。

开春后,正是茼蒿鲜嫩美味、营养丰富的好时节。茼蒿中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氨基酸和蛋白质,维生素A、C及钾、叶酸、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消食开胃、清热养心作用的茼蒿,作为一种含钾较高的蔬菜,对预防“春困”也有很好的帮助。因其含有特殊香味的“挥发油”,对消食开胃、增加食欲更有帮助。茼蒿既可以用来凉拌、也可以用来清炒或是裹上面粉蒸着吃,常见以茼蒿制作的美食有:凉拌茼蒿、蒜泥茼蒿、蒸茼蒿等。在烹饪时需以“旺火快炒”才能避免损耗营养成分。茼蒿辛香滑利,脾虚泄泻者不宜多食。春季里多种的新鲜蔬菜陆续大量上市,此时多吃蔬菜,不仅可以缓解之前正月里多食的积食状况,更能给身体来个排毒大清扫。

膳食多样求平衡

中医主张膳食多样化,多样化就容易达到平衡。《黄帝内经》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也就是说,各类食物都不可缺少,只有适量搭配食用,才能获得全面的营养。其次,在全面营养的同时,还要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忌大热大寒、力求中和。如今春天时尚吃应时野菜,需要提醒大家,吃野菜要一洗、二泡、三注意。首先,对野菜进行完全清洁,洗净后将野菜在清水中浸泡,时间不能少于1小时以上。在烹饪或凉拌之前,有必要用热水焯一下。其次,注意做到“不知不食”,不要采摘路旁边、水沟、郊外化工厂等处的野菜。不知道的野菜不要瞎采、瞎吃,不少野菜都有人工大棚培育的,建议去正规超市购买。

穴位按摩受益多

养生必须讲究顺应四时。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当注意人体的阴阳平衡,无论在精神、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摄上,还是在自我保健和药物的使用上,都必须遵循平衡的原则。以最简便廉验的方法做到疏肝调气血、调理脏腑经络、调节阴阳平衡。

保持心情舒畅,适当的体育锻炼,结合穴位按摩,如“消气穴”太冲、“疏经穴”阳陵泉、“强胃穴”足三里、“健脾穴”公孙、“腰痛穴”飞扬、“补肾穴”太溪等,都是独当一面的人身之要穴,建议养成每天按摩的习惯。春分时节综合调理,必然使人们气血通畅、脏腑调和、阴平阳秘、受益良多。

栏目介绍

上工治未病:“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是《黄帝内经》中的医家经典。意思是上乘的医术在疾病尚未发生的时候就通过方法来预防管理,而不是在疾病已经发生后再去治疗。

年医院团队特邀: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普文化巡讲专家孙伯青教授。以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市民传授中医药健康知识。

责任编辑:夏艳婷

编辑:孟骁

文字供稿:孙伯青

欢迎给孙教授留言

今天的对您的健康是否有帮助?

如果您有相关中医养生问题需要咨询,欢迎通过下方写留言按钮告诉我们,我们将对热点提问进行解答。

中医献温馨·健康进万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lxsj.net/qtjb/11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