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芝安
图片来源:郑佳玲
常常在电视上看到,有艺人或名人突然身体不适,紧急送医后确认为心肌梗塞不治。到底能不能预知「我要心肌梗塞(或中风)了」,能不能在嘴歪眼斜、说话不清或意识模糊等症状发生之前,更早一步知道风暴已经悄然来袭?
「可以,」钻研传统医学与全息疗法超过20年的国际针灸中医师吴建勋认为,养成习惯常观察身体细微的变化,就可知道身体是否在闪黄灯、拉警报。
根据全息疗法理论,身体的器官或组织都可对应全身每一部位,五脏对应五官,包括舌头、指甲、眼睛等处,藉由反射区推测体内血管变化。
舌尖鲜红、青黑、僵硬、手指麻,都要小心
(1)舌尖
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头」,心脏功能差的人,症状会表现在舌头,「尤其舌尖,属于心肺反射区(心血管与呼吸系统),特别鲜红表示心脏可能发热、发炎,」吴建勋提醒,多自我观察。
如果发现舌尖呈现较为暗沉的青黑色,表示心脏附近有血瘀阻塞;如果舌头伸不太出来或比较僵硬,同时手指有三根出现麻的现象,「这就接近中风了。」
(2)指甲
指甲也是观察重点,指甲根有个白白的环状物,类似白色的月亮,当身体正常时,五指之中会有三指有白月(通常是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当白月愈来愈少或完全没有出现,表示心脏的功能愈来愈弱。
(3)手指头
很多人手指麻却不以为意,但根据中医典籍,五脏经络之中的心包经是从胸口通到中指尖及无名指尖,所谓心包是指心脏周围的网络及部份脑部功能,当中指及无名指麻时,表示心脏周边血管变差了。心脏的本经络——心经,则是从腋下旁边的手臂内侧到小指尖,当小指会麻,表示心脏本身有堵塞现象。「中指和小指都麻,表示血管阻塞的状况更严重了,」吴建勋说。
(4)多观察下眼眶的眼白血丝
侦测心脏功能还有一招,看眼白的血丝变化。
中国大陆知名中医眼针专家彭静山研究发现,每只眼睛的眼白部份可分成13区,每一区可对应一个器官及其经络系统。
下眼眶的眼白中间点,刚好是心脏的反射区。每天早晨洗脸时不妨揽镜细察,把下眼皮翻开来看,如果眼白这个地方的血丝愈来愈粗大,像树根般长出来,且颜色鲜红,表示心脏血管发炎了,如果呈青灰色,表示血管有淤塞现象,应及早就医,吴建勋提醒。
血管像公路,如何预知土石流要来了?
中医自认可预知中风、心肌梗塞,西医也有一套观点。
「血管就像公路,心肌梗塞就像是土石流,」医院心脏内科主任洪惠风妙喻,土石流的发生跟道路(血管内径)上有没有障碍无关,而是跟山壁(血管外壁厚度)有关,当山壁塌陷(产生血块)、道路中断时(血管完全堵塞),中风、心脏病就发生了。
土石流说来就来,如何事先得知?「很难,」洪惠风坦言,不过还是有预警系统可观察,抓住几个关键点:
关键1: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血管壁是否良好,跟年龄、遗传、血压、血糖、胆固醇、运动、抽烟、体重有关,当这些危险因子愈高,遇到一点点风吹草动,就容易出现土石流,发生中风、心脏病,洪惠风建议,可以利用血液算命公式,算出自己发生土石流的机率。
关键2:避免刮台风
土石流最常发生在台风天,如果算出自己的危险分数很高,就应避免刮台风,「所谓台风天就是生气、太疲累、熬夜、压力大、变天、感染或发炎,都会让发病的危险性增高,」洪惠风建议,遇到台风时赶紧撤村(比如有压力时赶紧退一步),否则,就会出现盛怒后心脏病发作的惨剧。
关键3:喘、冒冷汗
血管壁很可能在极短时间内出现「山崩」,听到山洪轰轰声时根本来不及走避,血栓的产生也如此,有些人速度很快,几秒钟内就心肌梗塞或停止心跳,防不胜防,但也有些人血栓产生较慢,有机会示警。
血栓产生速度较慢的人,有时候连续1~2天,甚至持续一、两个星期身体感觉怪怪的,例如原本可爬楼梯、快走,突然运动量上不来,走一点点路就很喘,或胸口有压迫感、冒冷汗,「简单说,运动的耐受度突然变不好了,这是重要警讯,应赶紧就医,」洪惠风强调。
也因此,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很重要,好处之一是,血管比较不会淤塞,另一好处是,可当作侦测指标。
如果从不运动,通常血栓很严重时才会出现症状,这时就难预先防范了。
洪惠风不断呼吁,尤其危险分数很高的人,更要有运动习惯,像是快走、慢跑、骑脚踏车等动到下肢的运动(耗氧量高),对心脏好处多多。
关键4:休息时也会喘、胸口闷
曾任内科加护病房主任的洪惠风提醒,心脏血管开始淤塞产生血栓或流血时,即使休息状态也会出现胸口闷、喘的征兆;如果是脑部血管开始流血或产生血栓,只要出现感觉或运动的问题,例如同侧手脚逐渐没有力量或晕得天旋地转,很可能快要中风了。
不要硬撑,每分每秒都是关键
中西医各有不同的征兆预警,最后仍得交给医生鉴别诊断;对你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只要出现疑似症状,不要硬撑,愈早就医愈好。
「就像消防队接获电话到喷出水柱的时间,要愈短愈好,」洪惠风将心肌梗塞形容为火灾,如果打火兄弟在5分钟之内抵达现场灭火(进行气球扩张术打通血管),烧坏的区域较少,10分钟内才到,烧坏的区域扩大,如果延误就医,「12小时内就会梗塞完成,就像原野整区被烧光,一辈子也回不来。」
*空拳敲胸口
●能强化心肺,具有按摩、改善心脏的功效。
●两乳中间有个膻中穴,气汇于此,可握空拳,用虎口轻敲3~5分钟,看电视、或坐或站随时可做。
●医师小叮咛:中医师吴建勋提醒,中风前、后或感觉快要缺氧了、咳嗽不止,要赶紧敲敲。
*呵字诀
●念呵时,心脏产生共振,具按摩心脏的效果,当拳头往前推时,可清血管浊气,能活血化淤。
●双手握拳,深吸一口气,将拳头及手臂缩至胸前两侧,然后边把拳头往前方推去,边发出长音的「呵-呵-呵……」字气功口诀,重复做5~10分钟。站或坐皆可,随时可做。
●医师小叮咛:吴建勋提醒,经常使用脑的劳心工作者要常常念「呵」字,按摩心脏;此外,如果看电视时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这表示心跟脑缺氧,也要多做这个运动。
*看看双手的稳定性
双手平举,手心向上,闭上眼睛2~3分钟,如果其中一只手垂掉下来,无法维持同样的位置,很可能脑部血管有问题了,进而影响到手部神经。这也是西医的神经内科医师在检查病人有无中风时的基本检查方法。
●医师小叮咛:如果手经常不自主轻微抖动,很可能是脑血管阻塞的前兆,中医师吴建勋建议,应及早就医检查。另外,也是双手平举,手掌不断向外抓,如果愈抓愈变形、歪掉,无法持续进行这个规律的动作,「也可能有脑阻塞的现象,」吴建勋补充。
*来回准确点中食指与鼻尖
两个人面对面,先用食指尖点自己的鼻子,然后点对方的食指指腹,来回点,接着将速度加快,如果无法每次都准确地点到自己的鼻子或对方的食指,很可能脑血管有阻塞现象,因而无法控制脑部某个区域神经。
*摸摸脚上的脉搏
走路走没多久脚开始酸,休息个5分钟后,好像又不酸了,这时摸摸脚上的大钟穴位置内踝后上方的胫骨动脉,以及脚背太冲穴位置的足背动脉,如果摸起来脉动相当微弱,几乎摸不到脉搏,很可能血管堵塞了。
「在古代,足背动脉与胫骨动脉用来测周边血管是否堵塞,」吴建勋补充说明,如果是单纯神经痛,走路后的脚酸会持续较久,但如果走累了稍事休息,症状很快不见,则可能是周边血管堵塞。
少吃烤炸、加工肉品(香肠、火腿、培根)及冰饮,「尤其心脏不好的长者,少吃寒性食物,像是冰西瓜,因为身体为了维持恒温,会耗费更多能量,」中医师吴建勋建议,可多吃山楂、莲藕,能活血化淤,可直接将莲藕粉泡水喝,或将不削皮的莲藕川烫后打成果汁,能清血降火。
营养均衡、类别多元也很重要,例如一天吃五种以上的蔬果,或以全谷类取代精致谷类,台北荣总临床营养组长杨雀恋建议。国外有项长期研究指出,每天吃一份蔬果,女性中风机率减少7%,男性中风机率减少4%。
多摄取富含可溶性纤维的燕麦和豆类(或黄豆制品),以及钾、叶酸、抗氧化物和钙的食物,也能减少中风机率。
一、战略规划与定位
1、医院投资收入测算2、康复团队、技术构成设计3、康复产品设计与医保自费定价4、患者导入流程规划执行
二、建筑工艺设计
1、门诊、大病统筹2、影像、检验、运动功能评估3、康复亚专业病房4、ICU康复5、自费训练区:中老年健身、四高慢病(血压、血糖、血脂、尿酸)、尿失禁、停经症候群、颈肩腰腿痛、青少年发育等6、医院信息化,互联网医疗服务
医院设备设施依据康复服务产品,对临床诊断、康复评估、门诊服务、康复护理病房、信息化、药房、高压氧、供氧负压、手术室、康复ICU室、消毒供应、感控医疗垃圾、运动营养等进行整体设计。康复治疗区设计严格参照标准化治疗疗程,工作动线考虑运动链(躺坐站走)与治疗链(痉挛、吞咽、疼痛)优化,减少治疗工作人员数量,提高工作效率。
三、康复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是医院筹建的核心,市场上很难招到有足够康复经验的行政管理团队、康复医生、护士、骨科心肺治疗师,短期内只能采用招聘临床团队转型康复,需要长期带教培训。市场运营团队应熟悉康复亚专业学术方向,具备医联体及分级诊疗操作经验。
四、康复亚专业植入
康复主要有神经、骨科、心肺、妇产、儿童五大基础专业组成,医院康复实践主要经验集中于神经、儿童专业,其他亚专业临床路径、治疗流程与技术建议引进国际化团队,增加自费服务项目;健康管理、运动管理。
五、康复管理与运营
医院收入包括医保、政策、自费三大来源,收费项目考虑康复、理疗、中医三个专业,患者来源包括术后康复、老年慢病运动治疗、健康管理、运动损伤,医院应尽量增加自费收入。康复团队绩效医院制度,医生护理医技都应增加康复工作内容,做到医康护技一体化。
线上线下营销团队分开管理,保证宣传资料质量,线下以活动营销为主,争取建设康复专科医联体,寻找产业定位。临床与质量管理引进国际化标准流程。
联系人:手机、
赞赏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