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叶堂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比治疗更必要

文章来源:心脑血管_心脑血管自查网站   发布时间:2016-12-9 16:53:42   点击数:
  

秋冬季节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多发季节,也有人说春夏季也是心脑血管高发季,难道一年四季都是心脑血管高发季节吗?

下面有些名字是不是您经常会听到:

马季:马季于年12月20日上午10:25在家中因突发心脏病,经医院天通苑分院抢救无效逝世,享年72岁。   

高秀敏:年8月18日凌晨4时,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心脏病突发,在长春市深圳街华侨村名人公寓1号楼去世,享年46岁。   

侯耀文:年6月23日傍晚18时30分左右,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在位于昌平沙河的家中突发心脏病。经急救人员抢救40分钟,仍未能挽回侯先生的生命。据急救中心副院长郭肃清介绍,侯耀文为突发心源性猝死。   

陈汝佳:曾经大红大紫的歌手陈汝佳近年来很少在媒体上被提及,但是在年2月份的时候,被媒体爆出其已因心肌梗死猝死,并在广州殡仪馆查询到了出殡日期为年1月12日,死因注明“猝死”。   

梁薇:年8月26日,浙江卫视女主播梁薇在因公出差上海期间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在上海病逝,年仅28岁。   

徐谨:年11月29日上午10时南宁电视台知名主持人徐谨遗体告别仪式在南宁市殡仪馆举行。徐谨在家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于11月26日23时不幸英年早逝,终年37岁。

然后得出结论:以上9位名人都是因心脏病突发逝世的,这样的结果让人很吃惊……健康很重要,疾病预防更重要。

为何秋冬季会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

以下四个归纳有点儿道理:   

1、秋季是从夏季到冬季的过渡性季节,寒暖渐变,常常不易立即感觉和体验到,且秋季的寒暖又常反复,寒而复暖,暖后又寒,使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胜防。

2、秋冬季,天气寒冷,血管收缩变细,容易引起心脑供血不足。   

3、秋冬季,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加上日常补水不足,导致血液黏稠度过高,进而使血液流通不畅,可能致使血管堵塞。   

4、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血管的剧烈收缩易使得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脱落。斑块随血液流到狭窄的地方就容易形成血栓。

哪些人群需提高警惕?

1、中老年人。中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身体抵抗力普遍下降。如若出现心慌气短、四肢麻木、听力视力下降等不良反应应引起警惕。

2、肥胖人群。肥胖的人除了脂肪过多外,往往还伴随着血液中的胆固醇超标,这就为心脑血管疾病埋下了病发的隐患。因而肥胖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特别注意,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3、过度饮食人群。吃得多,摄入的热量就多,多余的热量很可能就会转化为脂肪,从而导致肥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4、嗜烟酗酒人群。吸烟喝酒会对血液循环及内脏造成伤害,进而出现血流不畅、血管痉挛的毛病,最终极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5、压力过大人群。压力过大会影响到整个神经系统,导致精神紧张,从而影响到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导致人体器官功能紊乱乃至失衡,如此一来就极易造成动脉硬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营养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点:

心脑血管疾病常与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有联系,其发病因素与吸烟、缺少锻炼有关。在营养方面,与热能摄入过多引起的肥胖及饱和脂肪酸、胆固醇、蔗糖摄入过多、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蔬菜及膳食纤维摄入过少、维生素C、B6、PP及硒缺乏有关。

  1)防止热能摄入过多,保持正常体重,防止肥胖。   2)限制总脂肪摄入量(占总热能的20-25%)及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量。使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1:1:1。n3:n6?脂肪酸比例为1:6为宜。   3)限制食物中胆固醇的摄入量,每人每日小于毫克,忌食含胆固醇高的动物脑和内脏、鱼子、蟹黄等食物。   4)多食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多摄食有降胆固醇作用的食物如洋葱、香菇、木耳、草头、豆制品等。   5)多选用大豆蛋白和鱼蛋白,多吃豆制品和鱼。   6)不吸烟、不饮烈性酒。   7)限制食盐摄入,菜肴宜清淡,食盐每人每日摄入量小于10克。   8)增加镁、钾、钙、硒的摄入,多食豆类、香菇、青菜、核桃、杏仁及海带等。   9)适当增加维生素C、E、B6及PP的摄入量。   10)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

11)经常在医生指导下适量食用药食同源类的植物药物疏通血管,排除血管垃圾。









































白点
云南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lxsj.net/gxz/2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