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超过了3.3亿,其中高血压患者占到了2.25亿,高血压的患病率达到了26.9%。
血压升高是指血液在血管流动时对血管壁带来的压力,如果持续过高,会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一般是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发病,而随着血管壁长期承受压力,还容易引起其他的一些并发症。
01诱发高血压的原因有哪些?
遗传因素
如果父母都存在高血压的话,子女的发病率大约是46%,临床上大约60%的高血压患者存在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的遗传主要是基因显性遗传和多基因关联遗传。
吸烟
根据有关研究显示,吸烟也是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长时间吸烟,患上高血压的风险比不吸烟的人提高1~2倍,长时间吸烟会造成内皮功能损伤,血管弹性下降,还容易引起血管痉挛。
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不健康也会造成血压升高,尤其是平时经常摄入高盐分、高油腻类的食物,也会造成血脂和血压升高,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一般来说,人每天摄入的食盐量不应该超过5克,因为食盐摄入量增加和高血压的发病率升高具有密切的关系。
肥胖
肥胖也是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尤其是肥胖的人群,体内堆积了大量的脂肪,会对血管造成挤压,管道压力增大之后,容易形成高血压。
02血压高,先控制“心率”?若心跳不低于这个范围,或无需担心
对于正常的成年人来说,一般静息心率的范围保持在每分钟60~次,根据研究显示,心率越慢,寿命也会越长。
如果心率加快,表示交感神经过于兴奋,此时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在激素的作用下,会造成血压升高,呼吸加快。
交感神经持续活跃会造成肾上激素分泌持续升高,心脏的消耗也会变大,而交感神经兴奋和高血压互为因果关系。
如果心率过快,出现高血压的概率也会越高,而血压升高也会对心脏功能造成损伤,引起心率加快。
正常情况下,心率应该保持在每分钟60~次左右,而血压也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可以稳定心率。
如果发现血压存在异常,应该及时进行调理,如果不积极控制,会容易出现其他的并发症,对身体带来更大的危害。
03患有高血压后,应该如何控制血压水平?
保持清淡饮食
高血压人群在平时不仅要服用降压药物,还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把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每天食盐摄入量应该控制在5克之内。
在饮食当中也要注意补充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能够加快血液循环速率,帮助血管清理毒素和垃圾,有利于软化血管,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出现。
多运动
高血压患者在平时应该注意血压的波动情况,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同时也要加强运动,能够有效提升心肺功能,改善心率以及血压指标。
平时也可以选择有氧运动,有利于提高血管弹性以及运输机制,还可以预防血管受到高压状态或食物刺激形成血管老化,能够降低患病风险。
稳定心情
高血压人群在平时也要学会稳定自己的心态,不要大喜大悲,保持稳定的情绪,有利于提高新陈代谢,还能够加快血液循环,稳定心率,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