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
BrainIschemia脑供血不足是指人脑某一局部的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脑功能的障碍,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
脑供血不足发病率较高,据统计80岁以上人群脑供血不足占80%以上,60岁以上的人群中70%有不同程度的脑供血不足。
出现脑供血不足,主要症状是反复出现头晕、头昏、头痛症状,常伴有心烦、耳鸣、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症状。研究认为,脑供血不足若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引起脑梗死,甚至痴呆。
01.脑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一、颈部病变
颈椎寰枢关节和颈5颈6关节错位,刺激椎动脉引起动脉血管腔狭窄或血管痉挛,通过的血流量减少,致使所供应的脑区发生供血不足。
颈动脉常见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栓塞或动脉硬化,都可引起脑动脉供血不足。
二、心血管疾病
血流动力学障碍,当血压降低,心脏搏出量减少时脑组织供血不足。
某些患者合并心梗、心衰等疾病时,心脏射血功能降低,身体循环血量不足,不能满足脑供血需求。
某些高血压患者在降压的时候一味要求降低,当血压过低时,也会影响脑供血。
三、微血栓形成
微血栓即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在血流中形成微栓子,随血流到小动脉而堵塞血管,则会出现脑局部供血不足。
①动脉血栓脱落的栓子,会导致颅内血管的堵塞
②心源性栓塞(指来源于心脏,如人工瓣膜、房颤、心室血栓、扩张性心肌病等),也导致颅内动脉的堵塞
③较少见的原因是颈动脉夹层分离、脉管炎、凝血病引起的血栓形成;
④脑部小血管的脂肪透明样变,导致微小血管腔隙性梗塞。
四、血管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原因造成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流缓慢及血液成分的改变,可引起脑供血不足。
血液粘稠度增加继而会诱发血管炎症,导致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管变窄,使脑组织供血减少。
02.脑供血不足的分类脑供血不足分为急性脑供血不足和慢性脑供血不足。
急性脑供血不足(急性脑缺血)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又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突然发病,表现为类似脑出血或脑梗塞的症状,一般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正常,但可反复发作。
而慢性脑供血不足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长期的脑血流灌注不足,在血管性痴呆病、老年性痴呆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慢性脑缺血后的病理损伤机制及神经保护机制复杂,目前正处于研究阶段,针对慢性脑缺血的各种病理损伤机制,可以选择性的应用各种药物进行实验性治疗。
03.脑供血不足的表现一、精神意识异常
总是想睡,整天昏昏沉沉地睡,不是过度疲劳所致,而是脑供血不足的先兆征象。
也有的人表现为失眠,有的人性格有些变化,如孤癖、沉默寡言或表情淡漠,有的为多语急躁;有的可以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或智力衰退,甚至丧失了正常的判断力,这些都与脑供血不足有关。
二、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这一类先兆征象最常见。由于脑供血不足使掌管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的表现如突然嘴歪,流口涎,说话困难,吐字不清,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跌落,走路不稳或突然跌跤,有的出现肢体痉挛或跳动。
三、感觉功能障碍
由于脑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部的分析区域,感觉器以及感觉神经纤维,常表现为面麻、舌麻、唇麻以及一侧肢体发麻或异物感;有的人视物不清,甚至突然一时性失明;不少人有突然眩晕感;有的肢体自发性疼痛;还有的突然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
04.如何预防及治疗脑供血不足一、预防脑供血不足
01去除危险因素戒烟,禁止过度饮酒,治疗高血压等。
02早期预防对脑供血不足的防治重点在脑血管方面,尤其是血脂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要对症处理。
03合理饮食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如洋葱、西红柿等、水果、鱼、黑木耳、少量醋、干红葡萄酒等,可以起抗氧化作用,延缓脑动脉硬化的发生。
04适当的户外活动如快走、慢跑、散步等,每次30~40分钟,每周至少5天,或者打打太极拳、垂钓、登山等。
05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康用脑平时看看电视、报纸;做些手工劳作或家务事;也可以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如唱歌、跳舞、书法、打球等,陶冶性情,增强脑的思维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疲劳。
二、治疗脑供血不足
01及时治疗主要是改善脑血液循环,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扩血管药物和银杏叶制剂等。
02抗血小板药物首选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地阻止,血小板凝聚成块,对血液循环有好处,有利于脑部的血液供应。
03抗凝血药物抗凝血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相同,都可以使血液畅通,增加脑部血液供应,降低脑缺血的发作。
04手术治疗如颈动脉有严重狭窄(超过70%),必要时可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成形状。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