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捂秋冻
捂哪儿、晾哪儿
捂多少、捂多久?
这都是你该注意的事儿
在这个时候,养生保健最关键的就是保护好脾胃,注意春捂。可春捂不是多穿点衣服那么简单。弄不好,可能会捂的不够或者捂过了。一.春捂到底是捂哪儿?
春捂重要的是要“捂”对地方身体这3个寒气入口请务必守住1
捂腹
肚脐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肚脐受凉后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2
捂背
背为督脉之海,也是阳脉之海,是一身阳气汇集的地方,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后背如果受寒,容易阳气不足,有碍升发。3
捂脚
我国唐代药王孙思邈主张“下厚上薄”。因为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因此,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如今很多年轻人,喜欢穿鞋露脚踝,过早穿上短裙、破洞牛仔裤、换上小船鞋,甚至露出小蛮腰,这会使患关节炎或多种妇科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特别提示
●是否春捂,须根据天气而定。●一般来说,春季昼夜温差较大,早晚较冷时,要适当“捂”。●中午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上时可适当减衣;出现“倒春寒”时,要恪守“春捂”之道;“暖春”到来,即连续几天日最高气温都在20摄氏度以上时,就不能“捂”了。●如果两种极端天气交错出现,穿衣、脱衣就该勤一点。二.养护脾脏,增强体质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全,则人体营养利用充分,反之则营养缺乏,体质下降。所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01
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应肝而养生”。春天阳气升发,要生发阳气,就要先清除漫长冬季积存在体内的代谢废物,饮食要清淡些,味道不要太厚重,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通畅肠道。 饮食要减少“酸味”食物,避免肝脏功能亢进(指生理机能超过正常情况),多用“甘味”食物(如枣、山药、大米、小米、薏米、红薯、黑木耳、香菇、桂圆、栗子等)来增强脾胃功能。02
不要生气,要淡定
春养肝,要戒怒。春季肝阳亢盛,如果情绪过于急躁或者起伏过大,容易伤到脾脏。 心情过于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使免疫力下降。凡事多正面思维,遇到令人生气的事时,不妨默数三下,平复心情,理智对待。03
从轻量级运动开始
春季阳气生发,万物生机勃勃,很多人认为到了春季,可以加大运动量了。 建议大家可以从轻量级运动入手,不要操之过急,避免体内能量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导致肝气过剩而出现发热、上火等症状。 可做些散步、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让肝气慢慢地上升,还可以外出踏青,有利于身心放松。点击图片
在线预约挂号
推荐阅读:疫情期间,医院发热看病指南请收下!
整整齐齐去,整整齐齐回!56名驰援武汉医务人员今天平安回家!
医院告全体患者及家属书
医院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