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取栓你了解吗?
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治疗成本高五大特点。“一人致残,全家拖累”成为人们对这种疾病的普遍观点。脑血流被阻断后,脑细胞每分钟死亡大约万个,时间就是大脑,卒中的急性期治疗尤为重要。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是卒中治疗历史上最大的进步,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及材料的发展,机械取栓治疗获得革命性进展,治疗迈进了新时代。什么是机械取栓?
机械取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将取栓装置放置在颅内大血管闭塞处,并将闭塞处的血栓由导管取出,恢复闭塞部位的血流通畅。如机械取栓术后残余狭窄明显,建议术中造影观察后,如发现血管再次闭塞,建议行血管内球囊或支架成形术。哪些患者适合机械取栓治疗?
哪些患者不适合机械取栓治疗?
取栓后需要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吗?
机械取栓后应常规给予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若机械取栓的同时行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术后应每天联合服用阿司匹林mg及氯吡格雷75mg,至少1个月;之后改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长期口服。
机械取栓患者是否需要降压治疗?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一般不要求血压降到正常范围内,但过高的血压会增加手术的风险,因此对考虑行血管内取栓治疗的患者,要求术前的血压控制在/mmHg以下;血管开通后对于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低于基础血压20~30mmHg的水平,但不应低于90/60mmHg。卒中早发现,早治疗
卒中好发者为50~60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利、流口水,哈欠连绵及视物模糊。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早就医,争取早诊断、早治疗。脑血栓患者发病后的6h是进行动脉内介入取栓治疗的黄金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及时介入治疗,疏通脑血管,就可以避免严重的脑血管后遗症的发生。来源
卒中地图
专栏主编
刘爱华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市神经介入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医工结合研究室负责人
北京市人才培养“登峰团队”负责人
国家神经系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PI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党建书记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秘书长
中国青科协常务理事兼生物医药秘书长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工结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神经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脑卒中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学会脑血管健康促进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秘书长兼青委会主任委员
擅长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支架成形与脑血管畸形等微创介入治疗,获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奖、中国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人物、脑血管病先后获国家与省部级奖7项,先后承担国自然、科技部与京津冀重点课题13项,已发表国内外核心学术论文篇(Neurology、Stroke等SCI论文63篇),已获国家专利5项,培养硕士生14名,博士生9名。
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