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农村俗话说:"冬季是老人们的一道门槛"。气温骤降,很容易成为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
首先,由于气温降低,寒冷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心率增快,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升高血压,使血压的波动明显,因而伴随着高血压患者也会增多,而冬季的胆固醇水平最高,高胆固醇血症距离冠心病仅有一步之遥。
其次,秋冬季各类激素的水平也会升高,导致心脏兴奋性增加,外周循环阻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VII等促血栓物质活性也会增强,促进血小板活化,更易形成血栓。
另外,秋冬天空气污染严重,呼吸道易发生感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急性冠心病事件。而PM2.5等污染物也会增快心率,升高血压,激发血管炎症反应,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我国每年约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平均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
小编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预防各种感染:导致心衰的主要原因便是感染,通常情况下患有心衰的患者其抗病能力都非常低,因此在秋季一定要特别注意一些感染病。比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这些感染都有可能会诱发各种心血管病。
2、心态平和:
在秋季千万要注意控制情绪,不能让情绪过于跌宕起伏,大喜大悲的情绪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快,从而加重心脏以及血管的负担。
3、限制食盐:过量的食盐是心脏疾患的“敌人”,但却不能完全禁止食盐的摄入量,否则除了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之外,同时还会患有低钠血症等疾病。因此食盐的河里摄取量非常重要,每天应该控制在5克以内最为适合,而对于一些患病患者来说,食盐量更是应该减半。
4、均衡饮食:
戒烟限酒,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