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斌冯世宇陈凌
血管网状细胞瘤(angioreticuloma),通常也称为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或angioblastoma)或Lindau’s病。好发于后颅窝,好发年龄为30-50岁,可为囊性或实性,以囊性者多见,且囊性者多见于小脑半球。囊壁上常附有瘤结节,并向囊内突入,个别瘤结节较小,隐蔽在囊壁内,导致手术中不易发现,甚至对术前影像学诊断带来一定难度。
1.病例一:女性,66岁,主因“间断性头晕、头痛4个月”收入院,查体见右手指鼻试验不准,未见其他明显阳性体征。无既往病史,未进行特殊治疗。
(影像学资料见图1)
图1为病例一患者影像学资料。1-A见病变在T1像呈低信号;1-B在T2像呈高信号;1-C增强后见一不典型结节,且囊壁存在明显强化;1-D为增强的冠状位;1-E为矢状位;1-F为术后复查的头部CT,肿瘤完全切除,术区无出血.
2.病例二:男性,60岁,主因“发现左侧小脑半球占位5年”收入院,该例患者无典型症状,主要是5年前感觉双手厚度不一,行头部MRI检查发现左侧小脑异常信号,并于当地以“脑梗塞”进行治疗,后复查头部MRI发现病变明显增大,并来我院行手术治疗。(影像学资料见图2)
图2为病例一患者影像学资料。2-A见病变在T1像呈低信号;2-B在T2像呈高信号;2-C增强后见囊壁存在明显强化,肿瘤实质成分较多;2-D为增强的冠状位;2-E为矢状位;2-F为术后复查的头部CT.
3.讨论
血管网状细胞瘤最常见于小脑,约占颅内肿瘤的1.5%-2.5%,后颅窝肿瘤的7%-12%[1]。可有囊、实性之分,囊性血管网状细胞瘤一般生长较快,在MRI上表现为T1像为低信号,T2像呈高信号,增强后瘤结节可明显强化。位于小脑半球的血管母细胞瘤,需要与囊性星形细胞瘤相鉴别。在成人,星形细胞瘤多为囊性,好发于小脑半球,肿瘤生长缓慢,肿瘤境界较清楚,肿瘤内常有粘液变性而形成大的囊腔,约半数的小脑星形细胞瘤完全为囊性,或大部为囊性伴有附壁结节,囊内蛋白较多,在MRI上T1像信号高于脑脊液,T2像信号与脑脊液相似或略低肿瘤境界清楚,增强后附壁结节可明显强化,而囊壁和囊液不强化。该两例患者影像上可见到较为明显的增强厚壁,这在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中也是非常少见的,对术前诊断也带来一定的困难[2]。
血管网状细胞瘤是良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手术切口的选择主要根据肿瘤的具体部位进行选择,一般采用枕下入路,根据肿瘤向两侧的生长情况可决定做直切口或拐杖形切口,以充分暴露肿瘤。在年龄较大的患者中,硬脑膜与骨瓣可能粘连较重,去除骨瓣时应该注意静脉窦等重要血管的保护。对于囊性肿瘤可先穿刺抽出囊液,寻找并切除瘤结节是手术的关键。切除过程中可沿肿瘤周边将正常组织分离并电凝供血动脉,离断引流静脉,然后完整切除肿瘤。切忌在供血动脉离断前,不宜进行活检或是分块切除肿瘤,以防造成术中大出血。囊性血管母细胞瘤的囊壁一般无强化,囊壁为小脑的正常组织,无须特殊处理,只要保证切除结节即可。存在囊壁强化的类型很少见,对于囊壁有增强的血管网状细胞瘤,囊壁中一般存在部分肿瘤成分,这种类型的囊壁和肿瘤实质应该全部切除[3],减少复发。
该两例患者均达到了全部切除的目的,术后效果较好,未出现新的功能缺陷,术前的症状在术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地好转,仍然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
[1]WangZ,HuJ,XuL,etal.Intratumoralhemorrhageinapatientwithcerebellarhemangioblastoma:acasereportandreview.Medicine(Baltimore),,94(4):e.
[2]SunZ,YuanD,SunY,etal.Surgicalresectionofcerebellarhemangioblastomawithenhancedwallthickness:Areportoftwocases.OncolLett,,9(4):-.
[3]JitoJandNozakiK:Treatmentstrategiesforcerebellarheman-gioblastomas:simpleorfurtherstudies?WorldNeurosurg82:-,.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