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心脑血管病怎么饮食调理!
冬季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如机体不能适应寒冷,一些“老毛病”特别容易复发。据广医院心病科主任医师曹贵民介绍:有统计资料表明,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
心脑血管很“怕冷”
寒冷会令人体的血管收缩,而且出汗减少,从而刺激血压上升。人体机体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血流加快、血管的外围阻力增强、导致血压升高或血管栓塞等。此外,寒冷时人的活动量减少。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也因而减少,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
心脑血管病防治应积极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经常性的运动,有利于增进血液循环及心脏功能,提高抵抗力,同时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冬天的早晨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刚从暖被窝里出来,一下来到室外,温差过大,会让心血管收缩,很容易引起疾病发作。
对心脑血管病人来说,不建议过早晨练,外出也应注意保暖。
合理调节饮食
研究表明,体重增加10%,冠心病危险增加38%;体重增加20%,冠心病危险增加86%,所以控制饮食是预防心脑血管病很重要的条件。
心脑血管病防治应有合理的饮食安排,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并且通过合理的饮食积极控制体重。
同时,应尽量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如动物的脑、内脏、蛋黄等。有的人以为海鲜类较为安全,其实有些海鲜的胆固醇含量也是较高的,如螃蟹、无鳞鱼等,这些海鲜要少食。
有心脑血管疾病或有该类疾病家族史的人,在冬日要谨慎进补,不论是膏方还是药膳,都建议咨询医生后再行使用,以防过补而诱发疾病。
面对心脑血管病我们应该怎吃呢?一起来看吧!
高血脂症:
一般高血脂患者的合理饮食结构,有关专家将其归纳为两句话,即"一、二、三、四、五"和"红、黄、绿、白、黑"。
第一句话为"一、二、三、四、五":"一"是指每日饮1袋牛奶,内含毫克钙,既补充了钙和蛋白质,又减少了高血脂的发病机会。"二"是建议结合用决乌汤茶这种经典中医组方茶,长期饮用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三"是指每日进食3份高蛋白质食品,每份可为瘦肉50克,或鸡蛋1个,或鸡鸭肉克,或鱼虾克,或豆腐克,以每日早、中、晚餐各1份为宜;"四"是指"不甜不咸,有粗有细,三四五顿,七八成饱"即每天可吃3顿、4顿或5顿,每顿可吃七八成饱。"五"是指每日进食克蔬菜和水果,一般每日吃克蔬菜,克水果。
第二句话为"红、黄、绿、白、黑":"红"是指每日可饮红葡萄酒50-毫升,有助于升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还要每日进食1-2个西红柿,除去脂降压外,还可使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生率降低45%。"黄"是指胡萝卜、红薯、南瓜、玉米等,每天要适量食用其中的一种。"绿"是指饮绿茶水和食用深绿色蔬菜,它们所含的维生素C、茶多酚、茶碱等,有去脂降压等多种功用。"白"是指燕麦片(或燕麦粉),每天可适量服用,一般每日用50克水煮5一10分钟,兑入牛奶中合用,可起降血脂的作用。"黑"是指黑木耳或香菇等,每天可用黑木耳10克,或香菇克,泡发后,烹调入菜肴中服用,有降低血脂等功用。
高血压:
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钙、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饮食;每日食盐量降低到4~5克,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4~6毫米汞柱。
冠心病:
1.常吃芹菜。芹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平肝舒压、预防便秘、防癌抗癌等功效;芹菜的叶茎有降血压、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多吃猕猴桃、柑橘、柠檬和紫皮茄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促进心肌代谢,增加血管韧性,使血管弹性增加。
心肌缺血:
1.多吃洋葱。心肌缺血患者每日食用克洋葱,降血脂作用较好。
2.多吃荞麦,可调节心肌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
1.多吃香蕉。香蕉含有丰富的钾,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保护心脏的作用。
2.多吃叶类蔬菜、橙子、黄豆等富含叶酸的食物。每天补充5毫克叶酸,能起到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每天吃克绿叶蔬菜,喝一杯豆浆或饮一杯橙汁,可摄取足够的叶酸。
脑卒中:
1.多吃含镁丰富的食物。镁可以保护脑细胞不受到缺血后的继发损伤的危害。除蔬菜外,小米、豆类、辣椒干、干蘑菇、冬菇、番茄、海带、紫菜、杨桃、桂圆、花生、核桃仁、芝麻酱等也富含镁。
2.多吃海带、紫菜、虾米等含碘丰富的食物,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
心肌梗死:
生食大蒜可降血脂,并有增强纤维蛋白活性和抗血管硬化的作用。每天吃两三瓣大蒜,是辅助降压最简易的办法。(有胃病的人禁食)
脑梗死:
1.每天一个苹果,能有效保护血管、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2.没有痛风困扰的人,在冬季适当吃香菇,能起到辅助降血压、降胆固醇、降血脂的作用,又可预防动脉硬化、肝硬化。
3.喝点芹菜汁,辅助降压降脂。
罗衍鲁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