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降血压专家
○
高血压管家
年过去了,辞旧迎新,你的高血压“小外衣”脱了吗?
高血压管家(和你一起)降血压!
??
高血压一般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但不控制的话,它对身体的伤害是每天都在进行的。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要从吃、住、行等多方面加以重视,把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扼杀”在摇篮里。
小编整理了在年的各个时节里,值得高血压患者注意的饮食和运动小贴士,快分享给您身边的高血压亲友吧~
恰逢1月末是春节,部分地区才刚进入最严寒的时间,这正是高血压患者最需要提高警惕的时候。
饮食
高血压患者切忌在春节期间大补特补,注意清淡饮食。
运动
天气严寒时,不宜运动,建议最好选择太阳出来后再外出锻炼,可春游、慢跑和散步。
注意事项
1、春节假期,应保证睡眠充足,不熬夜;
2、注意保暖,以利于血压的调控,洗漱水温不要过热或过凉。
2月3日立春,乍暖防寒,应注意预防伤风感冒、气管炎等。
饮食
多吃青菜、萝卜、荠菜之类的蔬菜;这个时节肠胃敏感,可多吃甘味食物。
运动
可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调节血液循环。
注意事项
1、适当春捂;
2、立春后温度多变,大家不要急于减少衣物,并且应多监测血压;
3、忌躁动,注意调节心理。
3月21日春分交接的几天,往往天气变化剧烈,旧病也易复发,如高血压、心脏病、眩晕、失眠等。
饮食
搭配平衡,多吃时令果蔬,适当清火,少吃温热的食物。
运动
体质差的高血压患者不宜较强烈的运动,可适当按摩身体。
注意事项
1、晚睡早起;
2、注意避免情绪波动。
清明后,可多呼吸新鲜的空气,多饮水。
饮食
有慢性病的人不可暴饮暴食,忌食海蟹、咸菜、羊肉等“发物”。
运动
可慢跑健身,运动前做一些准备活动;或静养即可。
注意事项
如出现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等症状,应立即测血压,医院做检查。
5月5日立夏,天气逐渐炎热,高血压重点应 此时天气常阴雨连绵,人也显得懒散,6月21日夏至开始,应补充水分,重在养心。
饮食
1、多吃蔬菜、豆类、水果,不但供给必须营养物质,还能提高抵抗力。
2、特别是应补钾,有利于控制血压,多吃荞麦、玉米、菠菜、芹菜、山药等。
运动
控制运动量,多做有氧运动;夜间保证睡眠质量。
注意事项
1、适当午休,利于体力恢复;
2、注意卫生,衣服常洗晒。
7月7日小暑,7月22日大暑,天气炎热,很多人都吃不好、睡不好,此时应注意防范中暑。
饮食
不仅对于高血压慢病患者来说,所有人都应清淡饮食,多吃三豆:绿豆、红豆和黑豆;多吃山药;多饮汤品。
运动
小暑进伏天,应少动多静,观景纳凉。
注意事项
1、注意劳逸结合;
2、夜晚睡觉,注意不能在空调下直吹取凉;
3、慢病在这个时期会有所缓解,但仍应注意监测。
8月7日立秋,虽说是有些地方天气开始凉爽,但我国地域辽阔,不可能同时进入真正的秋季,且有秋老虎之说,气温多变更是慢病的高发季,应注意预防。
饮食
多喝粥、喝汤,清淡进补。
少吃重口及油炸膨化食品。
运动
气温下降后,是锻炼的黄金时段,只要把握好运动尺度,可尝试太极、慢跑、跳操、快走等。
注意事项
1、收敛神气,保持安定;
2、睡好觉,中午可以睡个子午觉。
这是最适宜进补的季节,应注意防止秋燥,防寒、养肺。
饮食
可食用茭白、南瓜、梨、莲子、桂圆、红枣、黑芝麻、蜂蜜等润燥止咳、清新安神的食物。
运动
在天气适宜的时候,多做运动,保持锻炼。
注意事项
1、可勤洗澡,有利于血液循环;
2、秋分后,景色日渐萧条,高血压患者应调整心情,谨防心衰。
进入10月,天气正式转凉,这个季节最应警惕心脑血管病。
饮食
可食用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萝卜、冬瓜、藕、菌类、海带等。
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类食品。
运动
可适当锻炼,但要注意早晨若有秋雾,应延迟锻炼时间或在室内锻炼。
注意事项
1、平时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
2、调整自己的生物钟,早睡早起。
11月起,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普遍受到冷空气影响,体感寒冷,血压容易忽高忽低。
饮食
冬季食欲改善、食欲增加,高血压病人要注意控制食量,吃温热食物即可。
运动
在北方这个时节常有雾霾天,容易影响心脏、呼吸道和肺,应减少外出,锻炼也应在室内进行。
注意事项
1、晚上睡前可用热水泡脚驱散寒气,但注意泡脚时间不宜过长;
2、增添衣物,注意保暖;
3、北方这个季节已有暖气,要注意出入室内外,要增减衣物,减少温差带来的血压波动。
冬季是高血压的高发期,也是一个好的保健期,应注意培养抗寒能力,稳定高血压。
饮食
可以吃些的牛肉、羊肉等性温的肉类,保存一定热量,增加机体抗寒能力。
运动
适量运动不能少,可伸展肢体、走走路等,但要注意早晨气温低、人的血压偏高,应尽量减少晨练;而且运动前要做充分的准备,运动时应避免大汗淋漓的运动。
注意事项
1、注意保持足部的温暖;
2、保证睡眠;
3、预防便秘,高血压患者忌过分用力,这个季节普遍血压升高,很多心血管意外容易发生。
高血压管家_自述
我是高血压科普养生知识大全:调理、常识、饮食、运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