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脑血管检查有哪些

文章来源:心脑血管_心脑血管自查网站   发布时间:2021-11-30 18:11:53   点击数:
  

在门诊中,常常遇到患者问这样的问题:“医生,我已经做了颈部血管B超了,为啥还要再检查脑血管呀?”,“医生,我之前做MRA有报血管狭窄,为啥这次CTA做出来又说血管没狭窄呢?”,“医生,这CTA和MRA有啥区别呀?”,“医生,……”

其实呀,临床上应用的脑血管检查有多种类型,每一项检查的目的与适应症都不完全一样,所以要对不同的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检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临床常见的四种检查:颈部血管B超、头颅MRA、头颈部CTA以及DSA。

01颈部血管B超

颈部血管B超主要检查颈部的大血管,包括颈总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等,对这些血管的管壁与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估,以判断个体是否存在动脉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等,同时,B超也能反映血管内是否存在斑块,以及斑块的部位、回声性质与大小等信息。

血管B超对管内的血流速度与方向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也能清晰地显示血管内斑块的大小与位置,对不同程度的颈部血管狭窄的诊断准确性较高。相较于后几种检查,颈部血管B超具有快速、方便且花费少等特点,也是临床上常用的辅助手段。

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检查较为依赖临床操作者的经验与技术,不同的机器或探头也可能产生影响,造成结果的主观性较大、精确性降低。此外,B超评估的血管长度有限,并不能反映全程的血管情况。因此,颈部血管B超只是一种较为简便且快速安全的血管初筛检查,如果发现问题,仍需要去神经内科就诊,通过后续检查来进一步评估血管的病变情况哈~

02头颅MRA

MRA

MRA是基于磁共振技术对血管进行的成像的手段,通常说的MRA平扫是不需要注射造影剂的,也就是非对比增强MRA,它通过血管内血流本身的MR特性来得到动脉显像结果,从而发现颅内血管的狭窄或闭塞情况,以及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病变。但MRA仅采集血流信号,由于血流的不稳定性以及实时性,有时MRA的结果会高估血管的真实狭窄程度,可能还需要通过CTA来进一步判断。

MRI利用脉冲磁场成像,因此其血管成像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任何辐射。很多患者可能会想,自己在短期内重复做磁共振是否会对身体产生较大的影响,其实无需担心这一点。但需要注意的是,金属物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干扰,因此要保证做磁共振前体内没有金属植入物,也包括手机、手表、戒指、项链等金属物体。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部分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也可以做磁共振。但不管怎样,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话,一定要提前告知影像科医生,让医生判断能不能做这项检查~如果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的话,后果可能会很严重呢!

此外,MRA的检查时间也会相对长一些,价格也更贵,部分患者可能会在检查后出现疲劳等不适现象,休息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恢复。但总得来说,对于能够进行检查的个体而言,由于没有电离辐射,MRA还是一项非常安全、无创且可靠的脑血管检查手段。

03头颈部CTA

CTA,顾名思义,就是用CT装置进行的血管成像,通过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在动脉内充盈造影剂时进行扫描,从而对颈部动脉与颅内动脉的狭窄与病变程度进行评估,后期的三维重建技术则可以清晰地显示动脉走行,有助于判断血管的病变部位与病变情况。

由于直接反映管腔的信息,CTA对头颈部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相较MRA而言,能够获得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原始图像与后处理图像,对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以及血管狭窄等检出率较高,是非常重要的无创血管检查手段。

虽然是非侵入性的检查,但CTA需要静注含碘造影剂,以达到清楚显示动脉的目的。因此并不适用于少数对碘造影剂严重过敏的个体或者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此外,CTA需要通过X线来成像,相较前两种方法而言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这也是需要在临床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lxsj.net/qtjb/132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