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1月20日,农历腊月二十九。当天上午,滨医附院急诊科就诊患者比前段时间明显少了许多。
“前些天压力太大了,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上。”滨医附院教授吕毅长出了一口气。
虽然再过一天就是农历除夕,但吕毅说对节假日早已没有明显概念。
“昨天值的小夜班,今天和明天都是白班。”吕毅说,从医40年,他自己早已经数不清值了多少春节班。
“刚参加工作时,春节值班心里还觉得与平时有所不同,现在早就觉得很平常了。不仅是我,家人也都习惯了。”吕毅说。
“急诊科的性质,决定了越到假期越忙,尤其是春节,医院和门诊都放假了,老百姓不舒服了,只能是到这里来;再就是春节期间又是心脑血管、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多发期,这两年叠加疫情,所以春节期间接诊量特别多。”吕毅说,“患者每天比平时至少增加三分之一。”
“最困难的时期,我们已经过来了。”滨医附院急诊科副主任孙斌说,“前段疫情最严重的的时候,我们的同事们真的不容易,许多产假没休完就回来了,有的产期临近也在坚持,有的阳了还在带病工作,有的家里有突发情况也顾不上。”
孙斌作为中国首批援助基里巴斯医疗队队员,去年12月28日才返回滨州,按规定他有半个月的假期,但12月30日他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单位需要,在家里肯定是待不下去的。”
“春节假期,医院和科里为应对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早已做好了各种预案。让我感动的是,这马上就过年了,到现在还没有任何一名同事提出来要在春节期间休息,反而是大家都主动提出要在假期值班。”孙斌说。
“在此也做个提醒,春节期间,还是尽量保持正常生活节奏,避免作息、饮食规律有大的变化,保持平和心态,大家都平平安安,是我们的心愿。”孙斌说。
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是个相对特殊的地方,在这里的患者,救治和提供生命支持的绝大多数都是病情危重或大型手术后需要特级护理的患者,因此有人说,这里是最接近死亡的地方,同时,这里也是距离重生最近的地方。
走进重症监护室,处处可见的是医护人员匆忙的身影,耳边随时听到的,是各种监护、治疗仪器发出的不同声响。
“虽然各种仪器有很多种,但不用看,凭声音我们就能知道是什么仪器发出的,同时也就明白是患者什么部位在报警。”重症医学科护士于靖说。
虽然刚参加工作才三年多一点,于靖已经在工作岗位上过了两个春节,“今年我刚结婚,科里照顾我让我回家过年。”于靖说。
在重症监护室,一名护士一般护理两到三名病人,帮病人吸痰、翻身、喂药喂水喂食、清理大小便、采集血液体液标本……一个班下来,基本没有停下来的时间。“在我们科,护士对病人不是巡视,而是时刻盯着;我们的工作地点,不是在护士站,而是时刻在病人床边。”
抢救重症患者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体力活,器官功能支持治疗、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呼吸机治疗、呼吸力学监测、血液净化、俯卧位通气、床旁超声检查、深静脉穿刺置管、输液、输血......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医护人员们昼夜坚守,相互扶持。
在重症医学科,险情随时可能发生。在采访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匆匆的身影屡屡出现,在抢救过程中,看到的是他们的全神贯注,眼神坚定,还有处乱不惊。
“在这里,我们是从死神手里往回抢生命,因此必须分秒必争。”滨医附院重症医学院副护士长张雪说,“在这里,更需要高度的责任、坚守和信念,家属把患者托付给我们,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做好。”
在重症医学科,所有医护人员用笃定与勇气,见证着生命的重生。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