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艺术展览备忘录

文章来源:心脑血管_心脑血管自查网站   发布时间:2016-4-20 9:21:34   点击数:
  

2003年艺术展览备忘录

2003年,展览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情势日趋被广泛采取,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华世纪坛和北京金台艺术馆等单位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虽然受非典的侵袭,但展览业在增进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事迹。据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统计,他们共承办来华展览达14次,展出展品5000件(套),其中官方6次,民间8次。“墨西哥面具艺术展”(11月17日至11月26日在首都图书馆)、“四海一家――第二届驻华使馆艺术藏品展”(11月14日至21日在中华世纪坛)、“创意英国”(10月9日至22日在北京新东方天地、11月18日至12月5日在深圳大剧院)、“莱索托工艺品展”(10月10日至19日在北京炎黄艺术馆)等展览都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入印象。该中心还承办出国展览达16次,展出展品近千件(套),其中民间交换一次,其余15次均为官方交换项目。这包括著名的“走向和平与合作之旅”(1月9日至5月26日在美国)、“中国现代艺术展”(6月24日至10月在法国)、“中国伊斯兰绘画展”(12月8日至20日在叙利亚)、“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文化周”(12月2日至15日在科威特)、“中国油画展”(12月12日至24日在印度孟买)等。另外,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华世纪坛、中国美术馆、北京金台艺术馆也承办了近百次外国艺术精品展现活动。被誉为中国艺术殿堂的中国美术馆在经历了一年闭馆装修后,7月23日以崭新面貌出现在观众眼前。它除向观众展现了“百年美术――中国美术馆馆藏精品摆设展”,还展北京白癜风权威医院现了德国著名艺术收藏家路德维希夫妇赠送给中国的89件珍贵藏品,其中既有毕加索的《带鸟的步兵》、《花瓶边的男人和女人》,更有欧洲、美洲许多著名画家的漆布画、木炭画等美术作品。虽因展厅面积有限,这些作品只能轮番展出,但也使中国观众近距离地领略了西方艺术的魅力。11月4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和香港历史博物馆合办的“学海无涯――近代中国留学生展”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开幕,该展介绍了从1847年至1949年间中国留学生的历史,所表现的人物都是对20世纪的中国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如詹天佑、鲁迅、胡适、徐志摩、周恩来等,共展出文物250件(套),既有国家博物馆的藏品,也有来自留学生家属及美国和日本等多所著名大学的收藏。12月5日,“古埃及国宝展”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在完成上海的展出后移师国家博物馆,共展出143件、价值2亿多美元的古埃及文物珍品。这次国宝展是埃及文物外展数量最多的一次,而且展品都是直接来自埃及国家博物馆。其中“拉美西斯二世的石碑”“娜芙丽特王后雕像”等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值得一提的是,流失美国多年刚刚归还的国宝级文物“眼镜蛇”雕像,还没来得及与埃及观众见面就先来华,让中国观众先睹为快。2003年最为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动固然要数“中法文化年”的举行。在“古老”“多彩”和“现代”的主题中,展览这类交换情势占据了重要位置,并陆续与欧洲观众见面,全国就有20多个省分和城市参加。“三星堆”文物展、“神圣的山峰”文物展等纷纭登台亮相。北京故宫博物院首次以大量特定时期宫庭文物、宫庭收藏围绕一个特定皇帝策划的海外展览――“康熙时期艺术展”震惊了法国观众。在其间举行的“孔子文化展”更是引发了酷爱孔子及其文化的法国观众的极大兴趣。展览大厅内人群比肩接踵,场馆管理者不能不分批放行。展室里,孔子精辟的语录令观众不断颔首,典雅的汉朝孔子画像石更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眼光。有关孔府、孔庙和曲阜的录相也让观众大饱眼福。法国观众盛赞这次展览的展品古老精深、艺术性强,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中国文化报,刘彦生,2003年12月26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lxsj.net/dmyh/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