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脑卒中康复知识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脑卒中作为一种心身疾病,既需要体能上的康复,更需要心理方面的干预,及时正确地处理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问题是康复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同时要积极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教育、暗示、心理分析、音乐、运动、放松静默等多种心理治疗方法,使病人树立康复信心,解除心理障碍,尽快接受早期的专业康复治疗
北京英智康复医院主任医师叶珠认为,脑卒中后的情感障碍治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由于医学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脑卒中患者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许多病情较重的患者被救治成功,但都留下程度不等的残疾在脑卒中病人治疗初期,很多卒中病人伴有的偏瘫、失语、吞咽困难和肩手综合征等后遗症都能得到大家重视,但卒中病人的情感障碍问题却被患者家属甚至一些医务人员忽视
抗抑郁治疗 据报道,20%~65%的脑卒中病人同时伴有抑郁障碍症状,抑郁障碍与脑血管病有着密切关系,抗抑郁治疗应该是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抑郁障碍与脑白质高信号改变有关同时发现脑血管病是老年抑郁障碍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抑郁障碍会明显影响脑血管病人的康复及社会功能的恢复,尤其在患病后的两年之内,抑郁的发病率更高
综合评估 脑卒中后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平稳,即应开始进行肢体康复护理和锻炼早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姿势和观念,为患者今后肢体康复和回归社会奠定基础但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结合患者的肢体功能受损程度和内容、合并症、年龄、体质、心理特点等多方面情况,请专业机构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遵循循序渐进、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病情制订个体化康复护理方案,安排合理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内容
帮助患者接受现实 脑卒中发病急,患者往往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的日常生活困难难以接受,很难接受疾病甚至残疾状态,易产生恐惧、消极、悲观、烦躁的心理反应随着“立即痊愈”希望的破灭,患者往往陷入绝望和担忧的状态中这些患者常出现情绪异常,表现为少言、淡漠、缺乏主动性,日常生活过分依赖他人,强化患者角色,对治疗缺乏信心让患者尽早了解这些情绪、心理变化,可以让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