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太快太慢都是危机预兆关键时,一根

文章来源:心脑血管_心脑血管自查网站   发布时间:2021-8-10 12:46:59   点击数:
  斑蝥酊斑秃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24267.html

心脏跳动是靠“司令部”来控制。当“司令部”出现问题,心脏或跳得慢,或跳得快,两种情况严重时都有生命危险。

1

1心跳过缓

当心率小于每分钟60次时,就属于心跳过缓,容易造成头晕、乏力、心脏扩大、心衰、恶性心律失常、甚至休克猝死等危急情况。

这种头晕与脑中风引起的头晕有所区别,主要表现为乏力、眼发黑、软瘫、无征兆突然晕倒。

发生心跳过缓要怎么办呢?首先要判断引起心跳过缓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吃某些药物所致,那么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药物或停药;如果是因为心脏本身电活动出了问题所致,那么就需要考虑安装起搏器。

2

心跳过快

心脏有楼上楼下两层,楼上叫心房,楼下叫心室。心房和心室并不是同时跳动的,是心房先收缩,血流到心室,再由心室打到全身。

心脏跳动过快则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心房跳动过快,会有心慌、胸闷,严重时可能有脑梗死的风险;二是心室跳动过快,会有心悸、头晕、室颤、猝死的风险。

正常人的极限心跳次数是减去年龄,心动过速诊断标准为每分钟超过次;房颤则达到每分钟跳~次。

心动过速非常常见,发烧、运动、贫血、甲亢都可能使心跳超过每分钟次,当我们遇到不明原因的心跳加快时,医院让医生帮忙找到病因,进行相应治疗。如果已经发生室颤,需要赶紧用除颤仪进行除颤。

如果是自己因为晕倒了,可马上考虑自救的办法,可以尝试用冰棍棒压舌头,刺激咽喉部,引起恶心、呕吐,可起到一定终止发作的作用。要是来不及找到冰棍棒,也可以直接用手指。

这个方法适用于心脏室上速的患者,对心动过缓者无用。但不管能不能缓解,都要拨打急救。

秋冬如何做好血管“养护”

秋冬是心脑血管高发季。心脏不好或有心脑疾病史的中老年人要格外注意。除了穿衣保暖、做好防范之外,适当活动也可以给血管起到“按摩”作用。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套保护血管的动作。

1

张闭嘴

最大限度地将嘴张开,同时深吸一口气,闭嘴时将气呼出。张大嘴巴与闭合嘴巴,通过面部神经反射刺激大脑,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强脑血管弹性,有利于预防中风及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1

摇头晃脑

平坐,放松颈部肌肉,不停地上下点头3分钟左右,然后再左右轻柔旋转脖颈3分钟。

这种轻柔的颈部运动,可增强头部血管的抗压力,颈部的肌肉、韧带、血管和颈椎关节也因此能增强耐力,并减少胆固醇沉积于颈动脉的机会。

1

捏腋窝

左右手臂交叉于胸前,左手按捏右腋窝,右手按捏左腋窝,运用腕力带动中指、食指、无名指有节律地轻轻按捏腋窝。

这个动作能使血液在心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内周而复始地回流通畅,加速循环全身,并调节好脑血流量,稳定血压。

1

耸肩

将双肩上提,缓慢放松,一提一松,反复进行。耸肩是颈部参与的运动,为颈动脉血液流入大脑提供了人工驱动力,迫使流动迟缓的血液加速流向大脑,因而可减少脑血管供血不足和发生梗塞的危险。

调好气血预防心血管疾病

《黄帝内经》中说,“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可见气血调和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中医认为,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根源都和气血失调有关,

中医理论认为在人体内部是,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关系。如果把心脏比做发动机的话,那“血液”就是发动机的汽油。油亏了,发动机就会运行缓慢。同时,血是靠气来推动,如果气虚了,气就不足,则推动血液运行的速度就会缓慢,也会出现血液供应不足的现象,中医讲“血虚”。气血亏虚了,就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心气不足。心气不足从而又会导致血液不能正常运行于脉中,就会凝集成淤,阻滞经络,造成血管淤堵,进而诱发心脑疾病。

尤其是进入冬季,整个大自然的阳气都处于一个收敛的状态,自然界阳气锐减,但是人对阳气的需求并没有减少,所以这个季节的人就会容易出现气虚,进而加重心脑疾病的发生。所以要格外注意。平时要多吃益气养血、健脾固肾的食物来调理气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lxsj.net/dmyh/12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