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中国人数最多的慢性病。

文章来源:心脑血管_心脑血管自查网站   发布时间:2016-10-19 11:03:21   点击数:
  心脑血管疾病,中国人数最多的慢性病。 健康警报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心脑血管疾病是怎么引起的?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在心脏和脑部的表现。其病因主要有4个方面: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炎等血管性因素;②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因素;③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血液流变学异常;④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增多等血液成分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有哪些?

1.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有:心悸、气短、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骨后的压迫性或紧缩性疼痛、胸闷不适、水肿、发绀、晕厥、咳嗽咯血、虚弱、嗳气、上腹痛、恶心、呕吐;左后背痛、左手臂痛等。

2.脑血管疾病

可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眩晕等;或肢体无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觉障碍;单侧肢体运动不灵活;语言障碍,说话不利索;记忆力下降;看物体突然不清楚;或眼球转动不灵活;小便失禁;平衡能力失调,站立不稳;意识障碍;头痛或者恶心呕吐;头晕、耳鸣等。

心脑血管疾病如何预防?

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养成健康身体的重要指标,科学实验证明,25岁~55岁之间的人,每天早上5点~7点间起床因为这个时候最适合中年人的体质,这个时间段起床可以将血液的粘稠度降到最低。晚上9点~11点之间休息,可以充分保障身体各个机能有效地自行调理,对一天以来的身体欠缺(比如一天当中的营养进食不足)进行修复。55岁以后的老年人一直保持着早起的习惯就可以了,每天至少6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足以调理自身机能。

2.多加运动。

多运动有益身体健康,运动不分年龄,因人而异,建议大家多多晨练,跑跑步,多呼吸新鲜空气,晚饭后不要坐着,出去散散步,平衡一下良好的心态,舒缓一下不平的情绪。

3.多食鱼类和富含精氨酸的食物。

精氨酸补肾填精有助于补充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的形成。而鱼类则富含甲硫氨酸、黄牛氨酸等优质蛋白,有助于改善血管弹性,减少血液脂肪沉淀。海参、泥鳅、芝麻、山药、银杏、豆腐皮、葵花籽的都是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多食有益。

4.适量的葡萄酒。

很多人都喜欢喝葡萄酒,更多的人把葡萄酒当做保健酒对待,适量的喝一点,有助于身体健康。由于葡萄酒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因此能够很好地维持和调节身体机能,尤其对身体虚弱并且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有效,还可以扩张及软化血管,加强血液流畅度,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现有研究资料表明,海参粘多糖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积极的作用。

目前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海参粘多糖的抗凝、抗血栓作用机制与传统的抗凝药肝素有不同之处。抗凝血酶Ⅲ是凝血酶等凝血因子的抑制剂,肝素的抗凝作用依赖于抗凝血酶Ⅲ。然而海参酸性粘多糖对凝血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凝血酶时间延长,其抗凝血酶主要作用依赖于肝素辅因子Ⅱ,肝素辅因子Ⅱ可专一地与凝血酶结合并水解之,从而起到抗凝血的作用。简而言之就是,抽出一管新鲜血液,加入一定量凝血酶,则血只要19s就会凝固为血块,但是,如果抽出一管新鲜血液,先加入一定量海参粘多糖,再加凝血酶,则血需要长达3个小时才能凝固为血块。所以,海参粘多糖可以抗凝血,保证血液的流动性。研究表明,海参粘多糖能明显抑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集,增加纤维蛋白凝块对纤溶酶的敏感性,增强纤溶酶活性,加快纤维蛋白凝胶被纤溶酶溶解的速度,从而促进纤溶起到抗血栓的作用。









































白癜风该怎么治
白癜风的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lxsj.net/dmyh/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