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牵涉循环系统的各个方面,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到目前为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存在多种学说,涉及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肥胖、炎症等近20种可能危险因素,以至临床缺乏有效的防治药物。
目前,大家对于益生菌的认识仅限于乳制品或整肠作用,而对于益生菌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心机细胞凋亡、降血糖、降血压等作用的了解少之又少。本文从益生菌、益生菌与心血管疾病、益生菌转化茶多酚/花青素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着手,充分展示益生菌在心脑血管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年,英国R.Fuller博士提出了“probiotics”一词。年,FAO/WHO定义益生菌为:一类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当摄入充足的数量时,对宿主产生一种或多种有论证的功能性健康益处的活的有益微生物。目前被大众所认可的益生菌具有以下生理特性(见下图):
益生菌到达肠胃甚至泌尿系统后繁殖定居,通过竞争性微生态占位抑制病原体生长繁殖;肠道菌群紊乱可引发炎症反应,产生炎症因子并攻击肠粘膜屏障。益生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炎症反应,减弱炎症因子对肠粘膜的攻击作用,从而修复、保护肠粘膜;肠粘膜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组织,益生菌对肠粘膜的修复、保护作用实际上是对机体免疫力的提升;除此之外益生菌还可以通过分泌代谢产物调节机体代谢,如酶、多糖、短链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等。
益生菌与心脑血管疾病
肥胖人群的拟杆菌门少,厚壁菌门多,体重降低后,拟杆菌门数量升高,厚壁菌门数量降低,说明肥胖与肠道菌群有关;益生菌不仅可以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也是现有胰岛素抵抗治疗的有效补充剂,具报道,含有株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的益生菌大豆(酸奶)的喂食延迟了果糖诱导的Ⅱ型糖尿病大鼠中葡萄糖不耐受,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血脂异常和氧化应激的发生;益生菌的发酵产物酪蛋白,可以水解产生三肽物质(缬-脯-脯或异亮-脯-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从而达到降血压的目的。
相关的动物实验如下:使心脑血管疾病动物模型服用益生菌补充剂,通过血清血脂分析、HE染色、免疫印迹法、超声波心动描技术等方法,最终结论表明:益生菌具有降低LDL-C、P-MDA,提高心脏射血分数,改善心肌细胞混乱和心肌间隙的情况,且动脉粥样硬化配体表达降低;使患有高胆固醇的成年人分组使用酸奶和益生菌补充剂,持续六周后发现服用益生菌的组TC水平减少5%,LDL-C水平减少近9%,apoB-也有明显下降;患有高胆固醇的成年人服用益生菌9周后,发现LDL-C水平减少近12%,TC水平减少9%,non-HDL-C水平减少11%,apoB-水平减少8%,同时LDL-C与HDL-C的比值减少13%,hs-CRP减少1.05mg/L,纤维蛋白原减少14%。这些实验结果均表明,益生菌具有降低心脑血管风险因素的作用。
益生菌是今天功能性食品和营养食品市场上增长最快的消费品之一,意味着它们是一种经济实惠且可接受的健康产品,没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药物所具有的多种不良副作用,包括咳嗽,眩晕,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全文来源: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廖振林(学术文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